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晴
今天的关键词——积累!
经过一冬的积累,所有春的元素,都已经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暴露在春阳春风中。
那些爱伤春悲秋的诗人们,趁着春的气息,也把积累了一肚的美辞,逐一“收刮”,组出了惊艳的文,惹春池般的朋友圈圈儿,漾开一波接一波的涟漪……
这些感悟之词,太不似自己的风格了,还是就此打住吧!
积累了一个月的知识,也积累了一个时间段的期望,老师们今天将会用惯常使用的方式,检验室友她们的积累成果。
室友中午那故作安静,又有些惨兮兮的脸色,足以让我怀疑她遭受了什么打击。
左右问不出原因,算了,人不大,积累的“考前忧郁症”状况倒蛮多,难道是为讨我一份口谕——免她不挨骂?切,下午才开始考,这状况出得太早了,要“忽略不计”她,不能上当受骗。
果然,晚上放学出来,就神气活现了!还放话,数学全军覆没,她不例外!搞得她若是考砸了,完全不用负责任,还有一大拨儿人作陪,难怪心情爽了。我依旧——忽略不计她的表情。且观后话吧!
积累下来絮絮叨叨的习惯,使得自己能在简书码码呓语。
今儿同事好奇码字的事情,发现自己也能答出点儿一二来,而不是以前的躲躲闪闪,言不达意。
同事一再啧啧这份儿积累“不错”,弄得自己也回头想想,真倒也自我欣赏、自我享受起这份儿积累来;反正,待他日“卸甲归田”,能翻翻梦话连篇的文字,谁能敌过那份儿自恋呐?
若是没有叙述式的积累,怕是真不会很清楚的表达或是解释,怎么快速的码字?
没有腹稿,没有遣词造句的细想,完全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直抒胸臆,把它看作自言自语,或是讲睡前故事,更确切一点吧!
讲生活,方式可以随意。
讲理论或是讲专业知识,就不能随意了。
朋友咨询起专业,我总是怀疑自己腹内的积累,不够自信,也不敢言辞凿凿,总会给自己留个后门儿,不是抓紧翻下书,就是抓紧拨个电话问问周围的“专家”,即便回复了别人,还是觉得没有尽善尽美,也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被我的讲述弄得更糊涂?
百度吧!那可不行。
室友居然把屏保设成了——
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捂脸)
熊娃,她肯定不知道此渡非彼度,八成儿把“自”看作“百”了!
还是积累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