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鲁迅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鲁迅,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先生一生心系国家命运前途,他学业的选择,所写文章,无不体现了忧国忧民之心。

01、出身宦官家庭,受良好教育

鲁迅1881年出身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原名周樟寿,之后改名为周树人。

他的祖父之前在京城做官,他自己考取举人,要求子孙后代能够考取,因此脾气暴躁,对子孙非常严厉。

鲁迅的父亲也是一个官员,思想开明,但对鲁迅充满了期待。

小时候的鲁迅皮肤柔嫩白皙,大大俏皮的眼睛,眉毛有些浓,隐隐透出一股聪明伶俐劲儿。

白里透红的脸颊,喜欢抿着嘴笑,笑起来甜甜的,让人感到很阳光。

他的头上是乌黑的长辫,头戴一顶小小的宽边绸缎帽。

身穿光亮的丝绸小长袍,衣服上绣着吉祥图案。父母都希望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鲁迅的父亲对于鲁迅的教育,十分重视,从不懈怠,并且十分严厉。

鲁迅曾回忆道:童年因为父亲失去了很多乐趣,但仍感激家父的严,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鲁迅背起书来微闭着眼睛,也是摇头晃脑的,连头上的辫子都跟着晃起来。

他聪明伶俐,好奇心强,当有人说新鲜事儿时,少年鲁迅的眼睛立刻睁得大大的,

眼里放射出奇异的光芒,似乎想要把所有的事儿都装到他那小小的脑瓜子里。

02、父亲生病,尽孝道

后来,鲁迅的父亲由于官场失意,性格变得抑郁,经常借酒浇愁,酒喝多了就伤身体,后来卧病不起。

那个时候,家道中落,家里没有余钱为父亲治病,年仅十一岁了的鲁迅,很懂事,他每天奔走于药铺与当铺之间。

他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到当铺里去当,然后用所得的钱,给父亲买药,熬药。

有时迟到了,鲁迅受到老师批评,他没有辩解,而是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鞭策自己,以后他起得更早,再也没有迟到。

可是花了无数的钱,父亲的病仍未医好,父亲周伯宜于一八九六年十月离开了人世。他发誓长大了学医,治病救人。

03,江南铁路学堂学习

1889年4月,鲁迅勤奋读书,考入南京水师学堂附属矿务铁路学堂。

父亲死后,家里生活越来越艰难,要拿出钱供鲁迅读书很困难。

鲁迅先生的母亲名叫鲁瑞,特别喜爱读书,她力排众议,独自筹集学费让鲁迅去江南读书。

路矿同学共二十四人,鲁迅先生最年幼,学堂功课有国文、算学、测量、地质、冶金、机械画图,外文有德文和日文两种,随同学自由选读一种。

鲁迅在下课后从不复习课业,终日阅读小说,过目不忘,对《红楼梦》几能背诵。

由于他的聪慧过人,所以在考试时,总是他第一个交卷出场,而考的成绩又是名列前茅。

在矿路学堂就读期间,鲁迅受到新思潮的深深影响,他最爱的是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他对《天演论》已熟悉到能够随口背诵的程度,鲁迅也培养出了一套自己的读书法,用辣椒提神苦读也成为他的一项“独门秘方”。

04、日本留学生涯

1902年春,21岁的鲁迅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在母亲的支持下奔赴日本留学。

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1)遇恩师藤野先生

1904年的9月上旬,施霖跟鲁迅一同到达了日本的仙台。

当时他们是这里仅有的两名来自于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两人也曾经一同居住过。

他到仙台去学医,遇到藤野先生,这个老师教学严谨负责,最关键的是他不歧视中国人。

他改鲁迅的作业很认真,帮他改生物解剖图一丝不苟,连标点符号都改了,鲁迅对他非常感激,后来写了一篇文章《藤野先生》。

(2)受刺激弃医从文

但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遇到两件让他气愤的事,最后他决定弃医从文。

一次,他考了60分,那些同学怀疑这不是鲁迅的真实成绩。

他们认为中国人是愚蠢的人,不可能考到60分,说是老师题目泄密了。鲁迅感到从未有过的羞辱。

一次课间,鲁迅和同学一起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看到影片中一位中国人被冤枉成俄国侦探,即将被作为间谍斩首。

但是周围的中国学生,满脸麻木,无动于衷,鲁迅感受到非常痛心。

他觉得医学只能救治人们身体上的病痛,却救不了人们内心的麻木。

要想拯救一个民族,就要唤醒人们内心的觉悟,让人们不再麻木下去。

在这两件事情的刺激下,鲁迅决定放弃医学,开始主修文学。

他决定拿起手中的笔,从事文学活动,唤醒人们内心的麻木,让人们的内心受到启发。

来拯救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来鼓舞越来越多的人不要屈服,要用于抗争。

从22岁到29岁,鲁迅先生在日本停留了七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学习很多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希望推翻清朝的统治,给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时代,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生活在阳光之下。

05、鲁迅的初恋扼杀在迷信里

鲁迅有一个初恋情人,不太被大家所熟知,这个人就是鲁迅的表妹鲁琴姑。

琴姑生于1883年,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的弟弟鲁寄湘的大女儿,比鲁迅小两岁。

琴姑长得眉目清秀,学习也优异,且对医学尤为感兴趣。

由于是亲戚,鲁迅小时候跟着母亲住在外婆家,尤其是家道中落的时候,这自然而然也就和琴姑处到了一起。

表哥鲁迅是个才子,能写会画,长得也是一表人才,

琴姑很乐意和这位表哥一块玩,且随着年纪的增加,对鲁迅越发倾慕。

鲁迅是个有抱负的青年,17岁那年,鲁迅抱着宏图壮志,离开了故乡。

后来,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纪,母亲鲁瑞开始给儿子物色对象,而琴姑成了不二的人选。

当鲁瑞征求琴姑的意见时,琴姑自然是满心喜悦的。

她对鲁迅的倾慕之情,早已溢于言表,然而,这桩婚事最终却没成。

琴姑生肖属羊,在当地有“男子属羊闹堂堂,女子属羊守空房”的说法。

鲁迅家里的长妈妈,以两人“八字”相克、犯冲为由,坚决拒绝了这门婚事。

“退亲”这件事对琴姑的打击很大,后来琴姑在父母的做主之下,被许配给了别人,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

06、与朱安的婚姻名存实亡

父亲早逝,鲁迅又是家中的长子,母亲鲁瑞早早地就开始操心起鲁迅的婚事。

与表妹琴姑的婚事告吹之后,鲁瑞又开始四处托人做媒,最终在绍兴城内丁家弄里,找到了朱安。

朱安生于1878年6月,比鲁迅大三岁,还和鲁迅有着一丝的亲戚关系。

在当时,朱家条件并不算差,家里有宽敞的大宅,还带有小花园和鱼池,且朱家祖上做过知县,家庭背景优于常人。

朱安在长相和学识方面则稍微欠缺,朱安身材矮小,其貌不扬。

她颧骨突出,脸色暗黄,脸型狭长,前胸干瘪,还裹小脚,走路缓慢,且大字不识一个。

奉母成婚的鲁迅,在和朱安结婚的第一天,便和衣而睡。

没过几天, 便跑到了日本,留下朱安独守空房,且从此这一守就长达几十年之久。

这桩婚事,可以说是鲁迅人生当中最想摆脱的一件事,也是其人生最悲痛的事。

但是鲁迅为了朱安的名声没有离婚,而且一直担负着朱安的赡养义务,二十多年,鲁迅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

07、回国教学兢兢业业,受欢迎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鲁迅为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

鲁迅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编写了《化学讲义》、《人生象斅》、《生理讲义》等教材。

《人生象斅》长达11万字,其附录《生理实验术要略》后经修订,发表于1914年10月4日杭州《教育周报》第55期。

同事夏丏尊回忆:“周先生很严肃,平时是不大露笑容的,他的笑必在诙谐的时候。

1920年,鲁迅受邀进入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

那时他已经是奔四的年龄,以教书为生,大环境风云变幻,鲁迅也辗转多地。

靠仅存积蓄在北京买了套老式三进院,暂定居所,方便教书。整顿好后就匆匆忙忙去开课了。

初来乍到鲁迅的第一堂课,仓仓皇皇,也没有朋友劝告,先生仅穿了一件带有补丁的蓝色布衫。

刚开始,第一印象就让在场学生大跌眼镜,以为什么登徒子来了,人人哂笑。

毕竟那时教授一般都整整齐齐,甚至西装革履,忽然来了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要来教书,

那可不得了,于是就被无情地一阵哄笑,笑完后,鲁迅嘴就动了,一口绍兴口音,学生又大笑,鲁迅也笑,但并不在意,继续讲课。

虽不至于义正言辞、慷慨激昂,但说理透彻,洞察精明,生动有趣,立刻让在场学生鸦雀无声,

随着课程越讲越精,听课的人便越来越多。

08、文学创作硕果累累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

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

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

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

在中国“五四运动”结束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

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

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小说《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

“五四”运动前夕,由于当时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他们脱离群众,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被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心肝炒食。

秋瑾也因此被告发而入狱,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鲁迅先生以此为背景,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于是提笔开《药》。

《一件小事》鲁迅1919年创作的一篇小说。

这篇小说讲述一位人力车夫撞到人但并没有其他人看见,且在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下还去帮助老人的故事。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对“一件小事”和“我”的思想情感前后变化的叙述

歌颂了普通劳动者人力车夫正直、善良、无私、勇于负责的高尚品质,

表现出“我”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进而揭示出了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深刻社会主题。

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了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

他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依据他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写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之间。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

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伤逝》写作时间是1925年10月21日,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

反映了当时广大知识青年争取婚姻自由,妇女解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思潮。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3月18日,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

段祺瑞命令执政府内的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

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

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

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

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首先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描写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藤野先生》是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的人民的诚挚友谊。

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总之,上世纪二十年代,是鲁迅的一个“高产期”,先后发表了《风波》、《论雷峰塔的倒掉》、《死地》、等作品。

09、兄弟反目是他一生的痛

1919年,周氏三兄弟卖掉绍兴祖宅,搬进了北京八道湾八十一号的新宅中,开始过起了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生活。

生活费都是鲁迅先生出,交由二弟媳管。但这个日本女人,大手大脚,贪得无厌,把许多钱拿回娘家。

一年多以后,老三周建人受不了日本老婆折磨,首先搬出大院,

这个日本老婆是他二嫂的妹妹,生了两个孩子,周建人离家出走,后来和另一个女人结婚,生了五个孩子。

1923年,周作人的老婆不满鲁迅对他批评,反咬一口,说鲁迅非礼她。

鲁迅和老二周作人关系决裂,鲁迅另买房子和母亲,朱安住在一起。

这件事对鲁迅伤害很大,对敌人他横眉冷对,笔锋犀利,对于自己的亲弟弟,他无话可说。

他曾在日本留学时,把二弟周作人带到日本,一起留学,周作人结婚大部分费用都是鲁迅出的。

他买了大房子,让兄弟三人住在一起,还把自己工资交给弟媳打理,没想到却落得个扫地出门的下场。

换做任何人遇到这事,谁受得了?那段时间,鲁迅无心写文章,沉寂里一段时间。

09、与许广平相知相爱

1898年,许广平出生于广州一个士大夫的家庭里,母亲是商人的女儿。

许广平能作诗词,笔名景宋,1917她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3年,年仅25岁的许广平考入了北京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

当他去上第一堂课时,便看见一位气度不凡,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身姿挺拔,目光炯炯的先生缓缓踱步走进课堂。

鲁迅讲课时幽默风趣又不失大家风度,既给人以如沐春风,又仿佛浩瀚大海般神秘,深深吸引了情窦初开的许广平。

曾经参加过五四运动、美丽、活泼的许广平也吸引了鲁迅,她对她崇拜般的情意逐渐转化为爱意。

大胆的许广平在第一次写给鲁迅的信中直白地说:现在给你写信的,是每星期翘望着期盼着的人。

鲁迅面对许广平的告白,素来沉稳淡泊的心也一下子慌了神。

他与朱安没有离婚,他知道自己给不了许广平名分,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爱一个人。

似乎在鲁迅眼里,从他年轻时由母亲做主的婚姻开始,他就已经失去爱情了。

这封信写出去以后,许广平用“景宋”为笔名,与鲁迅在大学四年间书信不断,合计135封,这些书信被整理成了《两地书》。

许广平也在一封封信中逐渐对鲁迅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他在高大伟岸的形象之下,也是一个顽皮、有趣的孩提。

鲁迅在厦门大学待了短短五个月后,无法抑制思念之情的他就赶往许广平所在的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鲁迅来到广州不久之后,广州反动势力发起了血色反革命运动,鲁迅一怒之下辞去教职,赶往了上海。

许广平也义无反顾地追随鲁迅前往上海,两人自此开始了同居生活。

在上海的生活无比温馨,许广平以贤惠妻子的身份要求自己,细心呵护、照顾着鲁迅。

冬天天冷,鲁迅经常忙着写文章,一直到深夜。往往许广平给他煮好的一壶热茶,等他写完,早已经变成了冰块。

许广平就亲手一针一线地给鲁迅缝制了个“茶壶帽子”,裹住茶壶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除了照顾鲁迅的起居以外,许广平在鲁迅的工作上也一直尽心尽力。

她是名门之后,大学又念的国文,参与过许多文章报刊的编写创作,有着极深的文化功底,因而即便是鲁迅的文稿,她也能辅助校对、编排。

鲁迅工作虽忙,他却不舍得让许广平太过劳累。

许广平临床待产。当时鲁迅一直陪在身边,但是产子时出现了困难,鲁迅毫不犹豫表示:保大人。

所幸吉人有天象,许广平顺利生下一名儿子,取名为周海婴,母子平安出院。

回到家中,许广平惊讶地发现,平日里丝毫没有做过家务的鲁迅,居然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连餐具皿具都洗了一遍。

儿子的诞生给小家庭带来欢乐,海婴慢慢长大,特别可爱,鲁迅爱如珍宝一有空就抱着儿子,逗他玩。

鲁迅经常和儿子,妻子照全家福,先生注视儿子目光那么专注,倾注了浓浓的父爱。

生了海婴以后,许广平身子有些虚弱,许多以前干的重活都有些做不了。

许广平也曾生起过请一位保姆的念头,但是以当时鲁迅的收入水平,还是有些难以负担的。

因而许广平咬着牙继续为鲁迅保障“后勤”,任劳任怨。

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派所作所为,因此常常遭到反动派通缉,他们常常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鲁迅和许广平心中,虽然甘苦并存,但终归是甜蜜胜过辛苦。

但是鲁迅始终觉得自己愧对许广平,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给许广平“妻子”的身份,

教书生涯结束以后,更是难以带许广平外出游玩,许广平待他如何,他心中知之深重,却没有办法回报。

1936年,鲁迅身患胃病,临终前卧在床上,气都难以喘上来。他握着许广平的手,让她往后过好自己的生活。

10、与柔石的情谊

柔石,原名赵平福,浙江宁海人,与同为浙江人的鲁迅是大同乡。

1928年6月柔石抵达上海,在朋友王方仁的引荐下拜访了鲁迅先生。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柔石还将自己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给先生审阅。

当鲁迅先生得知他还居无定所时,就亲自担当保人,介绍他们租下了与自己住所不远的景云里23号,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深厚情谊。

鲁迅先生深感当时出版界的寂寞,便与柔石等商议,组织“朝花社”,筹办并出版了《朝花》期刊;

同时还出版了《艺坛朝花》美术丛刊,这些均由先生指导,交由柔石具体经办。

鲁迅喜爱版画,柔石也同样喜欢,于是“朝花社”不断输入外国版画,给当时颓靡的上海文坛吹来了一股刚健质朴的风,

后来鲁迅又将《语丝》也交给柔石负责编辑出版。

1930年3月,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是由柔石协助鲁迅先生筹办的。

1931年1月11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

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鲁迅先生丝毫不畏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

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即1933年2月8日,先生带着无限的悲愤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

柔石短短一生,发表作品竟达40余万字,是左翼作家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

11、鲁迅和瞿秋白结成忘年交

鲁迅和瞿秋白结成忘年交,他们相见恨晚,没有见面之前,已经成了知音。

瞿秋白有一次肺病发作,修养时想翻译一下俄文,鲁迅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立即满足他的要求,还把自己翻译的文章借给瞿秋白校对,

瞿秋白给鲁迅写了一封长信,畅谈自己观点,还称鲁迅为”亲爱的同志”鲁迅还称“亲爱的kj”。

1932年初夏的一天,瞿秋白第一次来到鲁讯的住所。鲁迅对待他如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他们交谈甚欢。

瞿秋白充分、全面而正确地评价了鲁迅的战斗杂文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革命的重要影响和历史地位,

还深刻分析了鲁迅的思想形成和时代背景的关系,以及他的思想演变发展过程。

这让鲁迅非常佩服和感动,鲁迅后来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12、鲁迅的演讲精彩而有趣

鲁迅先生不但写文章很好,他的演讲也很精彩有趣,常常吸引青年学生。

1927年11月16日,鲁迅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演讲光华大学讲演。

光华大学是上海的一所私立大学,校名取“光复华夏”之意。鲁迅日记:“下午往光华大学讲。”

讲题为《文学与社会》,鲁迅在演讲中批评了逃避现实斗争、专造象牙之塔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

止于叫苦和鸣不平的消极文学,以及歌颂杀戮的帮凶文艺。

鲁迅先生1934年又一次在北师大演讲,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

他演讲的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

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13、伟人离世,吊唁者数不胜数

1936年1月,鲁迅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

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10月20号至22号上午,闻讯赶来的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

人们自行佩戴白花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向万人敬仰的鲁迅先生道别,其中很多都是读过鲁迅先生作品的青年学生。

下午2点30分,送殡队伍出发,队伍最前面是青年作家蒋牧良和欧阳 山,他们手中举着由张天翼亲手书写的“鲁迅先生殡仪”6个大字,

从胶州路出发,经过、极司菲尔路、地丰路、大西路,最后到达虹桥路。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名战士,他一直在苦苦寻找救国救民之路。

他不畏权贵,敢于揭露社会黑暗,敢于为人民发声,他不愧为是民族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5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43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3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76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