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的点点滴滴

最近回农村老家小住几天,发现虽然乡亲还是那些乡亲,但一部分没有二十几年前的那份纯朴的乡亲情份,部分乡亲不但在邻里之间变得斤斤计较,在大局面前也寸步不让!

印象中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村里道路,都是田埂小路,宽六十公分左右,大的也就七八十公分,道路一边或两边都是水田,房子都建在山脚以上直到半山腰,山下山麓都是大小不一的水田。

七八十年代那时候自行车都是一种奢侈品,对道路宽度自然没多大要求,能走路,能满足农业劳作的挑挑抬抬即可!

随着人口的增长,原来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不能再满足居住需求原来住在山脚上的、半山腰上的纷纷搬到山下的自留田地上建房。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没有统一规划,原来生产队分给谁种的田地,谁就占用,有大有小,原来分到大的房子就建得大,还能有个大院子,原来分到小的田地的,房子就小,有的甚至前后左右都是别人的房子,进自己家也就一条原来的田埂路大小。

原来的公共道路,也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田埂,现在有的虽然硬化,虽然比原来大,但也大不了多少,进一辆电动三轮车还勉强,更不要说进小汽车或小货车了,那都是因为有部分人恨不得把房都建满自己的自留田地,结果造成一个生产队的人,想拉建材回家做建设,都不能,要在百米开外卸材料,再二次搬运,增加成本。

而另一个生产队的,虽然有少部分人也有点私心,但在公共利益面前,虽然也有争争吵吵,但都尽量后退,留够货车进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但是却受到各种阻挠限制,部分人不肯牺牲一点点个人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甚至说修路给别人受益,自己不受益,不干!结果最后阻碍了别人也阻碍了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为什么会情绪暴躁呢?因为上周耽误了很多课程,今天上课跟不上听不懂特别烦躁,栗子说让我放松,我深呼吸几口气感觉好...
    大海说天真蓝啊阅读 158评论 0 1
  • 今天下载简文
    润洁66阅读 86评论 0 0
  • 等到我想起来定房间的时候总是晚了一步,全部定满了,没地方住了。丧!
    布衣暖阅读 12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