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叔本华
叔本华出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才30岁,在此后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是在孤独中度过的,作品无人问津,但他并未放弃创作。直至他的创作被认可。出版此书第3版时,叔本华的序言是这样写的:当这本书第1版问世时,我才30岁,看到第3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但是我总算在彼德拉克(意大利诗人)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
叔本懂得知足,即便性情古怪,但他是幸福的。张爱玲曾说:“大器晚成,幸福减半。”可是,总比不成器要好很多。但凡那些潜心研究的人大都淡泊名利,懂得知足,不然谁会整天呆在实验室或办公室面对枯燥的数据?
叔本华曾说:“对于绝大数学者来说,他们的知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人永远不会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取得非凡成就,因为要有所建树的话,那他们所做的学问就必须是他们的目的,而非其他别的一切,甚至他们的存在本身,也只是手段而已。能够获得新颖、伟大的观点的人,也只是把求知视为自己学习的直接目的,而对此外别的目的无动于衷的人。”
看看我们身边的人,总是关注着他人拥有的一切,总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太少太少。于是,终日唉声叹气,将本属于自己的幸福也葬送了。
不要盲目比较
人一比较就会不开心,要明白,你不是为他人而活,无须在他人的拥有里去寻找自己的痛苦。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看人家……”“你就不能学学……”其实,在比较里谁都不开心。很多人总会不自觉地与人进行攀比,当自己不如他人时,就会郁闷。
看过一些娱乐新闻,某明星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片酬不满意,原因是另一个明星的片酬比自己略高。可是,回过头来看看,他那些一起长大的朋友,或许还为省打出租车的钱而坐公交呢。很多明星透露出来的信息都是他们并不快乐,可见,财富、名气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相应的幸福。快乐与否,不在于你比别人过得有多好,而在于内心真实的感受。人比人气死人,总有比你过得好的人,盲目地比较只会让自己更痛苦,倒不如过好自己的生活更加实在。
知足常乐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长工想从农场主那里得到一块地,农场主说:“你现在开始跑,跑一段就插一面旗,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到时插上旗的土地都是你的。”长工一听非常激动,他拼命地跑。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他还是不知足。不过,他还是在太阳落山前赶了回来。可是,人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长工摔了个跟头,不省人事。长工得到的不过是一个足够埋下自己的坑。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生活中,很多人的不开心、不如意其实都源于他们执著自己得不到、却想要的东西。其实,正如故事中所表达的,我们一生奔波,结局不过一方埋葬我们的土地罢了。威廉·格拉斯顿说:“为自己和自己所拥有的而快乐,对两者都知足,你就不用再去寻找快乐。” 懂得知足,便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