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什么?
孤独大概更多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现实。
孤独更多应该是一种感受。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群居动物。人类学告诉我们,人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相互合作。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更指出,人无论是低级欲望还是高级欲望,都需要他人的配合。
人在形式上,需要他人的陪伴;人在精神内在,更需要他人。
试着问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个人了,那人类还剩下什么?
文化?科技?没有人了大概就没有了文化,一个人的文化还能叫文化么?科技呢?
以目前的水平,一个人总不能充当所有的螺丝钉,也不能造所有的轮子。
金庸的武侠小说告诉我们,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是什么?江湖大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以及其上的内容。
那么,有人追求孤独吗?如果有,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是没有人追求孤独的,但是相对而言,人是存在追求独居的。
先来举几个例子吧。哪些人历史上是追求孤独的。
鲁滨逊算孤独吗?算吧。但是他是被迫孤独的。自从他遇到星期五以后,也不再孤独了。可是有人陪伴,就不孤独了吗?星期五出现之前,鲁滨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过的非常充实,他并不算孤独。
当社会越来越发达,反而出现了一批空巢老人。他们当中有些是被迫的,但是有些是主动选择的。比如日本很多老人一个人在家里去世很久才被发现,没有孩子也没有伴侣。相比较鲁滨逊而言,这样对比反而显得荒唐滑稽。一个是意外孤独地远离尘嚣,而当今尽管你出门就是汹涌人群,你却依然是孤独的。所以从这点来看,人感受更强烈的孤独来自于精神层面。
再来一个例子,大龄剩女。这样一个人群通常是,经济独立,受教育水平比较高,当然了,很显然的标签是年龄偏大,其实也就超过30岁而已。其实大龄剩女跟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经济决定了很多东西。女性从单一男权社会下解放,不仅提供了相应的生产力,同时也带了意识的觉醒。她们并不只是一个传宗接代,相夫教子的角色。她们可以术业有专攻,精神层面更追求自由。所以,大龄剩女是孤独的吗?大概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窥探别人的想象。
因此孤独是什么?孤独对于不同人群,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涵义。孤独,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曲高和寡”。不然Buffett如果没有Munger会更加孤独吧?看看Buffett对Munger的溢美之词就可以知道了。孤独的反面是共鸣。但是孤独是一个中性词,孤独也可以是一种求而不得,孤独也可以包含寂寞。
很明显,大多数的普通人应该避免孤独。至少在需求层次上面,应该得到基本的满足。
就连主张积极入世的孔家店,也提出了,“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