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经事,往往皆因所经历的事还不够多。
经验有时候为人提供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解脱烦恼的方式。
人遇烦恼时,即使什么也不做,只要曾经被烦恼纠缠过,就会无端地生出一股底气来:这样的事又不是没有碰到过,怕它个球?
这是时间对人的一种历练,也是时间对人的一种馈赠,历练的意思是它会给你无数次的考验,馈赠的意思是每一次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经历更多时候给予人的并不是将烦恼从生活中剔除出去,而是让你面对烦恼时更加淡定、更加强大了而已。
人生的成功,努力可以成全;人生的通透,则只有岁月能给。
通透的人生是去除了杂质人生。因此,所谓岁月,就是不断给自我的人生提纯。
当生命的名利与浮华、在意与刻意、屈辱与荣耀、光鲜与苟且被岁月的河流洗尽铅华,人生就会回归本真的自我。
这是放下的过程,也是沉淀的过程。沉淀也不是你什么也不要了,什么也不在乎了,而是将灵魂之外那些不必要的负担哗啦啦全放下,然后尽享生命的蓬勃与安静。
与只经过岁月的人相比,熬过岁月的人往往更具生命的气象和力量。
经过岁月的人,时间从他们身上流过,却没有掀起任何波浪;而熬过岁月的人,时间不仅从你身上流过,还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前者让人感叹的不过是一种人生苦短的宿命感,后者让人感受的则是一种命运无常的敬畏感。
宿命抱怨的是生命的时长太短,敬畏敬重的是生命的力量太强。
前者刻画的是享乐主义的悲哀,他们浮于时间的表面,被时间阻击,却不敢和生活抗争。
后者留下的是理想主义的悲怆,他们沉于时间的深处,常被生活阻击,却敢和时间赛跑。
时间是生命的褶皱。这个褶皱里藏着你对命运的不屈不挠,对人生的不离不弃,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更藏着你的烦恼与痛苦、荣耀与光鲜、爱恨与情仇、放弃与选择。
人生的烦恼很多时候是一种知道的烦恼。有些事你知道了就会衡量,就会计较,就会痛苦。
一个笑里藏刀的人,当你只看到他笑时,那笑会是一种温柔的所在;但当你知道他还藏着刀时,那笑就会成为一副狰狞的嘴脸。
人生当中,很多事情与你知道多少没有关系,真正让你烦恼和痛苦的,往往是你知道了,却无能为力。
面对人生的烦恼和痛苦,很多时候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比认识更重要是见识。
知识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意思是知道了;智慧本质上是一种见识,意思是曾见过。
知道了却没有见过,往往引发的只能是慌乱。知道了还见过,就能从容以对,气定神闲。
因此,如果说知识是一种欲望的话,那么见识才是驾驭这种欲望最有效的一种力量。
在一个大咖当权、大师当道的世界中,结果只有一个,即有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有见识的人却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有欲望的人越来越多,能够驾驭欲望的人却越来越少。
现实的逻辑是,大咖负责制造知识的神话,大师负责生产知识的焦虑。
前者的示范,是要告诉你,有的人活得很high,是因为他们拥有的和识足够多,后者的示警,是要告诉你,你的人生很low,是因为拥有的知识不够多。
通过前者把你的欲望逗引出来,通过后者将你的欲望收割掉,大咖大师们赚得盆满钵满。
在欲望假装向知识靠拢的路上,先把欲望成功进行洗白,然后再利用知识向欲望的投靠机会,拉着知识一起堕落。
就这样完成了欲望对知识的占领,实现了知识向欲望的投降,这种知识与欲望狼狈为奸的结果是,一方面社会走向了一种知识的疯狂,另一方面,人性留下的则还是一种欲望的颠狂。
因此,知识付费某种程度上就是为自己的欲望付费。这也很好证明了成功的欲望不等于欲望的成功,欲望成功常被利用的恰恰是成功的欲望。
一个人有多少知识,或许与他读过的书有关,但一个人的见识,则只能与他经历的事相关。
知识是用时间可以增加的一种厚度,见识则是只有岁数才能成就的一种深度。
厚度的意思是你知道的会越来越多,深度的意思是你看到的会越来越清。
多迷乱心性,扰乱视线;清删繁就简,洞穿本质。因此,有些人、有些事你之所以看不清,不是你知道的太少,而是你看到的太多。
多就会有牵扯,就会有牵挂,就会有摆脱不了的利益羁绊与情感泥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当局者比旁观者少的不是熟悉和了解,多的是欲望和算计。
随岁数一起见长的不一定是能力,但跟岁月一起改变的除了容貌,一定还有眼光。
一个人、一件事让你从烦恼到不烦恼,从痛苦到不痛苦:要么是所执有了转机,要么是所执有了转向。
前者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解决问题的条件,包括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难不住你了;
后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事情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就是说,曾经那些人那些事你不在乎了。
前者是让问题不再成问题,提高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是让问题不再是问题,改变的解脱问题的方式。
因此,解脱烦恼和痛苦的一种方式是找到解决方法,另一种方式是找一个更大烦恼和痛苦。
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总有罄尽的时候,而人一生的烦恼和痛苦却总是没完没了。所以,人生越往后走,越需要改变的是你看事物的眼光和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也就是说,你最需要活明白的其实是自己。活明白就是你得学会取舍,也得知道进退。
生命当中,你可以让自己的身体里始终住着一个孩子,但不能总是孩子气。
身体里住着一个孩子会让你始终保持一份童真的好奇,但满身的孩子气则会让你始终像个孩子一样什么都要,什么都争。
该放下你得放下,该放手你得放手。如果活到一定岁数之后,还那么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以往的那些岁月你就白活了。
因为一个连时间都叫不醒的人,再也没有东西可以叫醒他,这是人活成了不知就里、无人可怜之后,又进一步活到了不可救药、绝壁悬崖。
活到一定岁数之后最大的特点是不会什么都要,也不会什么都不要。
虽然渴望疯狂却知道只能在心底疯狂,虽然追求完美却知道只能力求完善,虽然负担很重却知道必须负责。
到这个年龄阶段,自己是盘什么菜,别人未必看清,自己却早已心知肚明。不会对别人过多企求,也就不会对自己过高要求。
人生的时间或已过半或接近过半,岁月所剩不多,却还要分成很多段,分给很多人。
没有资本留恋,却必须鼓足勇气回望。既需要对不完美的过去作深沉的凝视,又需要对更完善自己作深刻的思考。
因此,活到一定岁数之后,最重要的是得放慢自己的脚步,放空自我的灵魂,于此,才能遇见更妥贴的自己,更安好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