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行一:车轮启程豫章城,寻古觅今烟火浓

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南昌 晴热有风

**晨光启程:**

清晨七点,黄陂的薄雾尚未散尽,我们“福州行”的两车八人小分队已精神抖擞地出发了!引擎的轰鸣是启程的号角,满载着对远方的憧憬,车轮碾过晨曦,一路向南飞驰。车窗外,广袤的江汉平原渐渐被赣鄱大地的丘陵所替代。近500公里的风驰电掣后,午间时分,英雄城南昌——我们此行的首个重要驿站,已热情地敞开怀抱。

**落脚与休整:**

下榻之处选在了颇有岁月感的**江西省委招待所**


(照片:*招待所外观或大堂一角*

手续办理得顺畅利落,房间干净整洁,为风尘仆仆的我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加油站”。短暂的休整洗去了疲惫,也积蓄了下午探索的精力。

**历史的回响:八一起义纪念馆**

下午三点,烈日当空,却挡不住我们追寻红色足迹的热情。步入**八一起义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

起义会议室

馆外群雕

展陈入口

馆内展陈

馆外群雕

(照片:*馆内陈列、起义雕塑或枪械展示)

那份庄严肃穆瞬间驱散了暑热。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文物,一幅幅定格历史的照片,一幕幕逼真的场景复原,无声地诉说着1927年那个石破天惊的夜晚。“八一的枪声,并未走远”——站在这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的圣地,这句感慨油然而生。看着展厅里认真聆听的年轻面孔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更真切感受到“新时代强军的号角”,正以磅礴之势在这片红色的豫章大地回响。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是对初心与信仰的深刻致敬。

**登临遐想:滕王阁的千年之约**

赶在五点闭园前,我们抵达了**滕王阁东门**


东门入口

(照片:*东门入口*)

这座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的江南名楼,巍然屹立于赣江之滨。初见之下,或许因现代重建少了些想象中的沧桑古韵,略显遗憾(“滕王阁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丽”)。然而,“但我们终究来了”——这份亲临其境的满足感无可替代!凭栏远眺

滕王阁

滕王阁

拍照
远眺
仰视
留影
阁下
我们来啦

照片:*阁楼眺望赣江或城市风光*),赣水苍茫,尽管“落霞孤鹜”的盛景未至,但猎猎江风仿佛裹挟着王勃、苏轼等历代才俊的吟哦。我们指点江山,谈笑风生,努力在脑海中勾勒“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昔日风华,尝试着与千年前的灵魂“同框同频”。阁上视野开阔,江风送爽,倒也驱散了盛夏的闷热。

**小巷烟火:赣味与盛夏余晖的交响**

华灯初上,饥肠辘辘的八人小分队循着香味,钻进了省委招待所旁边那条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巷**

从北门出来了


这家店还不错

。最终,我们被一家看似寻常却人气颇旺的赣菜小馆吸引(照片:*餐馆门头或“好吃又不贵”等诱人标语*)。店内陈设简单,却弥漫着诱人的锅气。招牌菜**“润玉膳”**(可能指某道晶莹剔透或温润如玉的菜品,如瓦罐汤、粉蒸肉?)鲜香扑鼻,地道的**“江西赣诚王”**(可能指某道以“赣诚”为名或突出江西“诚”意风味的硬菜,如三杯鸡、藜蒿炒腊肉?)辣得够劲又回味悠长。大家围坐一桌,冰啤满杯,辣味十足的菜肴刺激着味蕾,也点燃了谈兴。窗外,巷子里“**中国黄金**”的霓虹招牌与渐深的暮色交相辉映,行人步履匆匆归家。我小酌微醺,感受着这“千年古城不一样的盛夏余晖”——它既有革命圣地的铮铮铁骨,也有滕王阁下的千年文脉,更在这寻常巷陌的烟火气、热辣赣味和友朋欢聚的笑语中,展现出最鲜活滚烫、抚慰人心的市井温度。这份复杂而独特的韵味,是南昌留给我们最生动的初印象。

**归途小记:**

酒足饭饱,乘着微凉的晚风步行回招待所。结束这紧凑而丰盈的一天。两车八人,同心协力,纪念馆的红色烙印、滕王阁的文化遐想、小巷晚餐的酣畅淋漓,为“福州行”开了一个精彩的好头。明日,车轮将继续向南,奔赴真正的目的地——福州!期待闽都的海风与茶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