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诗经密码》作者:刘蟾
前边我们介绍过州吁,他喜欢舞刀弄剑,还交了一个气味相投的朋友石厚,不但打败了东夷,还给父亲送了一个美貌小妾,这让卫庄公对他更是宠爱有加。
但因为州吁是庶子,庄公的宠爱受到了指责,尤其是石厚的父亲石碏(què),他们担心这样的溺爱会让卫国出现祸端。
然而纵观历史,那些老政客担心的后果往往会成为事实。
州吁仗着父亲的宠爱,越来越骄横跋扈,一切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连王后娘娘庄姜都爱答不理,有时候还嘲笑她一下。
或许州吁是看着庄姜脾气好,也不得国君宠爱,所以时常顶撞她。但更有可能的是庄姜试图管教州吁,但被正处于叛逆期的州吁奚落了一顿,还得不到庄公的支持。
其实谁都知道半大孩子最难管,亲爹亲娘都管不住,更何况是和州吁多少有点间隙的王后庄姜呢!
这时候卫庄公已经病得很厉害了,庄姜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你想等卫庄公百年后没有人约束他了,还不知道他要怎么翻天呢。
所以这么一想一做一回报,庄姜又难过了,又凄凄惨惨地作了一首诗《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yì),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疐(tì)。
曀曀其阴,虺(huǐ)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终风就是整日的风,诗中说,整日整夜的狂风暴雨啊,多可怕,他见了我就嬉皮笑脸,又放肆又胡闹,这让我一夜夜的睡不着,我心中多么担惊受怕啊!
诗歌借着刮风下雨,天阴打雷,比喻男子喜怒无常,放纵无礼,粗暴傲慢的性格和善于调笑的手段,给一个女子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悲哀,所以也有人认为这是妇女被丈夫玩弄嘲笑后遭弃的诗。
但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说:“《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认为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朱熹《诗集传》说:“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认为庄姜受丈夫卫庄公欺侮而作。
本文认从以上《毛诗序》和《诗集传》的说法,这是庄遭受欺负之后所做的作品。
其实用稍微想想就可以理解,庄姜的遭遇就跟很多后妈想管教孩子,结果遭来白眼和侮辱一样。小孩子处于叛逆期,指不定说什么话干什么事。庄姜虽然不是州吁的后娘,但是关系亲疏程度也差不多,而且其中还牵涉到利益冲突,所以庄姜受委屈是极有可能的。
最后证明庄姜的担心也成了事实,卫庄公身体越来越差,很快就宾天了。
那一年是公元前734年,太子完即位,是为卫桓公,
卫庄公一死,州吁就更没人管得了了,他大肆铺张,骄奢淫逸,整天和石厚等一帮浪荡公子哥混在一起,越来越不像话。
卫桓公实在看不下去,就把弟弟叫来训斥了一顿。结果州吁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卫国,跑到了宋国、郑国等其他国家,去到处郊游玩耍。
我们想想,一个国君的儿子,绝对的官二代,富二代,又喜欢舞枪弄棒,跑到其他国家玩出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样的人交集认识的也肯定都是其他诸侯国类似身份地位且脾气相投的人。
事实也是如此,州吁在游历各国的时候,结交了几个好朋友。其中就有个比他年长六岁的大哥,是他崇拜的对象,大家不妨动脑想想,这个人可能是谁呢?我们前边可以是专门介绍过的,而且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气的哦。
嗯,这个人就是郑国的“京城太叔”共叔段,相信大家一定对这位年轻阳光、开朗英武的全民偶像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他年少帅气,豪爽仗义,又是京邑的地方老大,这样的状态恰恰就是州吁最喜欢最崇拜的类型。
而州吁呢,也好武艺,也是公子哥儿、官二代,叔段也比较欣赏他,俩人惺惺相惜,于是就成了特别好的朋友。
同时一块郊游,整天打猎喝酒玩耍在一起的还有宋国的公子冯。
宋国当时也挺乱的,当年公子冯的大伯宋宣公死后,他的父亲宋穆公以“兄死弟及”的方式继位。这样得来的国君之位毕竟不是太光彩,所以宋穆公要当君子,怕人家说闲话,就决定死后把王位还给大伯这一支,也就是公子冯的表哥,为此还把公子冯送到了郑国当人质。
这公子冯在郑国做人质的时候,就和叔段州吁成了好朋友,这三个人有太多共同特点了,而最关键的是,他们三个都是或者将是国君的弟弟。
这样的身份地位,加上自认为的才情豪气,估计只要一喝酒聊天就会哀叹上天不公,怎么他们这么年轻有为,就不能成为国君了?这种情绪肯定是会互相传染的,而且越传越厉害,你想着怎么可能不让人越想越觉得憋屈愤懑呢。
想多了自然就会跃跃欲试地采取行动。当时叔段受到了母亲的鼓舞,开始扩大势力,准备造反,他的小弟们能不有样学样吗?于是州吁也联络了一帮人,等待合适的时机准备造反。
公元前722年,郑伯克段于鄢,叔段造反失败,带着儿子一起逃到了共地,在这里他继续谋划。
州吁也继续暗地里招兵买马,等候时机。终于,在叔段谋反失败两年后,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依照周礼天下的诸侯都得去奔丧,州吁的哥哥卫桓也准备离开卫国去洛阳奔丧。
我们介绍过卫国,它在今天的河南鹤壁一带,首都是朝歌,离洛阳不算太远。当然这个不算太远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的,毕竟坐车的话不过就是几个小时的路程。不过在那个年代这俩地儿可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而且原始森林那么多,一路上是非常危险的。
州吁就是瞅准了这个机会和石厚串通起来,趁卫宣公去奔丧的时候,把他给杀了,然后自立为王。这件事历史上称为“州吁之难”。
州吁谋杀国君,自立为王,开了春秋谋杀国君的先例,此例一开,势不可挡,从此各国造反就像家常便饭,弑杀国君就像切菜剁瓜。
据《春秋》和《左传》的记载,从周平王东迁开始算起,春秋两百多年间,被弑杀的国君就多达43名,呜呼,这简直是恶霸横行啊,做了国君也不太平,不容易啊!
再说州吁,本来性格就不强,当上卫国国君之后嚣张跋扈的样子可想而知。
卫桓公被杀,他的母亲戴妫晚年丧子其悲痛可想而知,而且肯定是无法在卫国立足了。肩负着国仇家恨,为了给儿子报仇,她不能死,为了避免州吁对她的伤害,只能离开卫国回到娘家陈国,等待报仇的机会,她的小儿子公子晋也逃离了卫国,跑到了邢国。
这一下庄姜的日子就更难过了,稍微亲近的人纷纷离去,养子去世,情同姐妹的戴妫回了娘家,自己又没有一儿半女,这让庄姜瞬时感觉一片黑暗,前途无望。
所以送戴妫离开的时候,她只能一边想着这次分开还有没有相见的时候,一边只能悲凉地唱着歌为好姐妹送行。
燕燕于飞,差(cī)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xié)之颃(háng)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sè)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xù)寡人。
这首《燕燕》被收录在《诗经·邶风》中,被称为千古送别第一诗。
单只燕子就叫“燕子”,成对的燕子一起飞时就称之为“燕燕”,在百度汉语里第三条释义为“喻娇妻美妾”。
这首诗的开篇就描写了一个特别凄凉的场景,说成对的燕子展着翅膀飞来飞去,可惜我们两个就要分开了,我的好姐妹呀,你这下就要回娘家去了,我把你送到城外的郊野路边,一直目送你远去,直到看不见你的身影。我眼泪纷纷落下,就像下着大雨。
诗的四段是反复哀叹,用成对的燕子来对比分别后的孤单,形成明显的对照,把读者也带入送别的悲伤气氛之中。
这下州吁当了新君王,庄姜则更不好过了。不过州吁这个时候顾不上欺负庄姜,因为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弑君篡位,这在诸侯中引起了相当大的震惊,国内百姓,国际舆论都不可能愿意承认他的合法地位,所以,州吁最迫在眉睫的是要处理来自国内国外各方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