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对于生活的作用就如原件对于复印件一样,原件若有损坏,即使风景再美,也不可能印出清晰完整的复印件。
《四十二章经》云:“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静矣。”
一个人只要内心清静,就会少一些怒气和烦恼,其实生活简单朴素,也能安守清贫、自得其乐。
所以,唯有从修心开始,才能悟得“佛的智慧”。
佛言经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四句句句写“净”,却恰恰应执著于“静”,反倒远离了真正的静。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四句,则因为不执著于“静”反而达到了“静”的境界。
智慧禅机
有一个悟禅之人去深山的寺庙向禅师问佛求道:
禅师:“你因何到此?”
悟禅之人:“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这里,修自己就是“时时勤拂拭”之意,即一个人要懂得自省。要想使自己的心性澄明,关键是要看到其中的不足,并通过不断的觉察和修补,让我们的阴影面与光明的境界接近;否则,若我们的心中没有光,一片污泥,那我们也走不出自己心中的阴影。
悟佛言
悟禅之人:“师父,对于一个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你觉得呢?”
“孤独?”
禅师摇摇头:“不是。”
“绝望?”
“也不是。”
“误解?”
“不是。”
悟禅之人一连说了十几个答案,禅师都说不对。
“那请问师父您告诉我究竟什么最可怕呢?”悟禅之人实在想不出来了。
“就是你自己呀!”
“我自己?”悟禅之人似懂非懂。他抬起头,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禅师,期望得到指点。
“对呀!”禅师笑了笑,“其实所谓的孤独、绝望、误解等等都是你心里的阴影,都是你内心的某种感觉而已。当你觉得‘这些真可怕,我无法接受了’的时候,你就会向它们屈服。相反,如果你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积极面对,一切都会过去’,那么你就会战胜一切。所以,为那些虚幻的感觉苦恼岂不是很荒唐?一个不怕自己的人,还会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人最可怕的其实是你自己,而不是那些内心的阴影和感觉啊!”
读到这里,大家会不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呢?
以上分享的是今天的阅读复盘日志。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指导规划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