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二)
——读《教育常识》
“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虽然是与灵魂有关的事情,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然而,它并不是通过雕刻唤醒灵魂,而是以唤醒的方式完成对灵魂的雕刻。”雕刻与唤醒,两个词语道出两个不同的教育理念。雕刻意味着孩子的生命取决于老师,老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孩子发展。唤醒,说明孩子生命本身就蕴藏着能量。只是没有合适的空气,温度和水分。当我们给孩子创造合适的生长条件,生命自然会绽放。雕刻,让人感觉到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唯有千刀万剐才能修成正果。而唤醒是温柔的。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唤醒孩子内心还没有发芽的种子,创造合适的条件才是我们作为师者该做的事情。
“任何一个时代,从不缺少批评家,但稀缺的总是建筑师,最稀缺的是集批评家和建筑师于一身的人。这就是那些又做教育又看教育的人,他们真正懂教育的人。”教育现在有很多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可以对于教育的问题发一通自己的牢骚。几乎全民都是教育家,谁都懂教育。这些批评家,只是一时的口舌之快,却没有能够给教育任何有意义建设的意见。作为一个懂教育的人,不仅要狠狠的批评教育的问题,更要给出可行的建设意见。建设性批评的目的不是破坏,而是为了更好而发展。建设性的批评不是讨厌,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教育是需要悲悯、耐心和从容的事业。”这句话对我的启发是,教育是一种成全人的事业,一种没有功名利禄的事业。教育终极目的不是培养出竞争的优秀人才,而是培养芸芸众生,让每一个人能够在能力范围内有着最好的发展。抛弃世俗的升学率、优秀率、重点大学的人数等等人为的因素,教育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正常发展,就如我们等待一个种子发芽一样,不急,慢慢的等待而已。“带有悲悯之心的教育者,面对那些艰难成长的孩童的生命,脸上带着微笑,内心充满柔情,灵魂深处流泪甚至滴血。”善待每一个弱势的孩子,每一个后进学生。我们没有办法替他们成长,但是我们可以悲悯的心态。“悲悯的心态,会让人安静,放下时常躁动不安的心灵,这样的心灵适宜于教育。”躁动不安的教育环境,说明已经不适宜教育。校园安静,老师静下心来,才会发生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孤寂的。一颗贪图热闹的心灵,收获的依然是灾难后的荒凉。”热闹是掩饰孤寂的一种方式。排解孤寂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内心安静。“一个喜欢喧闹的人,往往是缺乏耐心的人。没有耐心,做不好教育。”这句话让人有一点心虚,却必须承认说的对。有了耐心,就能够从容面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够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4�rM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