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我有一些十分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许多中学毕业生害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
我有一个有趣的统计数字。曾经向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做过调查,询问他们:“你的孩子进的是什么学校,上哪个系?”只有14个人的回答是“师范学院”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愿意当教师呢?”486人的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语文、数学教师每天上课三四个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五六个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个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领导们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备课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于漪大学毕业后,教了八年历史,后来因工作需要,她转教语文。
于漪每晚9点以前工作,9点以后学习,两三年下来,把中学语文教师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文史哲知识,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读了一遍。
教师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