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鉴赏:至德二载(757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受牵连,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还至湖南。
乾元二年(759年),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的杜甫不知李白遇赦之事,对他的处境日夜挂怀,遂赋诗怀念李白,设想他路经汨罗江时的情形,于是很自然地以屈原喻之。
诗的前四句写因凉风而想念在天末故友,恰好望见秋雁南归,却不知何时能得到敌友的音讯。又因李白此去正值江湖多浪之时,心中的怀念之情更加殷切。以“天末”起句,体现了诗人对风尘蹭蹬、流落天涯际遇的强烈感受。“君子意如何”,好像是不经意的寒暄,许多话不知从何说起,便用这不经意之语,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就是返璞归真的境界。
后四句是对李白不幸遭遇的叹惋-李白文章出众,却命途多舛;魑魅择人而食,故喜人过。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而李白流放夜郎的遭遇,几乎与被谗放逐、自沉汨罗江的屈原冤魂相通。
杜甫对李白惺惺相惜,有好几首诗作都是写给李白的。而在此篇中,杜甫的一片拳拳怀思忧念之心千回百转,沉郁深微。对此,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价道:“说到流离生死,千里关情,真堪声泪交下,此怀人之最惨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