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亲恩要趁早,“网络孝子”不可效

不知何时起,母亲节成了中国人的向母亲表达谢意的一个节日。

如今朋友圈、微博里对母亲的歌颂、感恩和祝福更是层出不穷。有人质疑“网上孝子多,可惜你妈不上网”,更有人直白讽刺“朋友圈里儿女最孝顺”。

但我觉得,并非当今后辈不孝,只是某些因素导致日常亲子关系的交流过少,缺乏“表白”的机会,而“母亲节”正好成了正当表达内心的好时节。

1、中国人的含蓄

在古代歌颂母爱的诗歌中,最脍炙人口、感人至深莫过于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这首诗并非在日常生活中诞生。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可见,古时人们对父母爱意的表达,本身就是含蓄的。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在家庭教育里,常常传递的是“大恩不言谢”,“父母不求回报”的思想,有些甚至反对“将爱挂在嘴边”,他们期望看到是孩子行动上对父母的爱和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也全都只是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吃好点,穿暖点,别太幸苦”是父母心疼孩子的最佳表现。因此,日常生活中孩子缺少合适的机会和场合,向对父母进行口头表达爱意和谢意,即使表达,也就显得不那么大方自然了。

2、亲密感的缺失

现实中,尽管孩子和父母之间都渴望与彼此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但由于各种原因,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有时低得“超乎你想象”。亲子之间的“代沟”,让孩子觉得家长难以理解自身的想法和行为,有时候告知家长不但没有帮助,反而要遭受指责,于是只好选择他人;不恰当的教育抚养方式,让孩子对父母“避而远之”。

孩子有心事和烦恼后,倾诉对象通常会选择同伴,甚至是陌生人,有时候会选择心理咨询师,对父母常常“报喜不报忧”,父母往往成为最后的选择。因此,即使心存感恩,在平日里也不可能将“父母,我爱你”挂在嘴边。

因此,母亲节是一个恰当的“示爱”时机,需要好好把握机会,即可言语表情,也可行动示爱,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交流,提升家庭亲密感。

3、让父母心安是最好的感恩

其实,中国人对感情的表达还是蛮厉害的,尤其体现在文字的表达。

近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是所有中国人父亲的缩影。文中字里行间淡淡的哀愁,写出了慈父孝子间相爱相怜,显得如此真挚动人。

远如诗经的《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思是“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短短数语,十分细腻地传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痴情眷恋,也表现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感情。然而,这首歌颂之诗,却是儿子向父母表达悼念的诗。

因此,要不沦为真正的“网络孝子”,就需要学会适度的情感表达,理解、尊重和体贴父母,与家人建立正常的亲密感,将对父母的爱付诸行动。即使曾经在家庭中受过“伤害”,也需要或学会自我疗愈,或寻求帮助,让“受伤的内在小孩”自我成长。

让我们成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不给父母添麻烦,让父母心安,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和感恩。

只是,“谢亲恩”,千万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7月11日 我发了条朋友圈:“bye.大二” 然后暑假过去了,前天开学时我又发了条朋友圈:“hi.大三”嗯 大三 ...
    _Krystal阅读 134评论 0 0
  • 1.数量与质量 不以己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堆砌,便没有高楼大厦可说。 数量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毋庸置疑。 你可能会...
    LoveSna阅读 267评论 1 1
  • 作为一名即将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古典老师的这篇文章非常有实操性。首先,老师提出策略:资源策略与愿景策略,而资源策...
    mini享阅读 359评论 0 0
  • 正月桃花花满树,蝶恋舞花丛。花叶如脂妆艳浓。粉萼醉春风。 鸳鸯池畔欢情许,婧女到帘栊。顾影颦眉惹浪蜂。相约月圆中。
    平山冷燕_725a阅读 29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