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瑾口寓言简书号,每天阅读有“学问”有“情调”的文章。
这样“笨”的才子,我也是第一次见
唐末有一奇人,姓韦名庄。
韦庄之奇,不在于他小小年纪就会写诗,也不在于他父母早亡靠自己顽强就长大了,而在于他,笨。
才子韦庄想着当官为民造福,在二十多岁便到长安应考了。
有的人时运不济,屡考不中,有的人运筹帷幄,名榜提名。这都算是正常,可这韦庄啊,一考考了三十多年,从二十多岁考到六十出头,真乃奇人也。
您说他不着急?不不不,他也着急的很呢。
可是,一次不中,伤心,两次不中,伤心,三次又不中,无心可伤,习惯喽。要是我,两次失利,我可能就放弃了,韦庄这奇人可好,我就考,我就考,我就考,考他个天昏地暗,就像是报复老天不让中一般,这股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股劲,我服。我要有这股劲,茅盾文学奖肯定得多个我!
就是凭着这股劲,韦庄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隔年考个试没事写首诗写首词。虽无官职,但在文学上,也获得了一些名声。
韦庄好作花间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获得了一众人的认可,渐渐地还被称作“花间派”代表,传扬后世。
除了写诗、写词外,他还好游历。要我说,这人心真是大,考了这么多年考不上,还到处跑。
说是跑吧,其实韦庄也有点避祸的意思。当时唐朝已危,颓势明显,各地藩镇割据,形势混乱。留在中原,随时都有牵连进战事的危险。
韦庄就借着游历的机会,不论是游览还是避祸的理由吧,从北方游到了南方,又在南方游遍了南方各地,一直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这中间他还借着游历各地的机会寻踪觅迹,找到了不少前辈先人曾居住过的遗迹,如杜甫草堂等等。
这种生活不就是现代的文艺青年朝思梦想的“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的生活吗?
没想到啊,没想到。一个落第的才子,不拘于频繁落第的苦恼,还能在生活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情趣。在情趣之外,还能不沉溺于情趣,继续参加考试。真,神人也。
终于啊终于,大概六十岁的时候,韦庄终于中了!
曾有范进中举,因忘形而失智。
韦庄不同,此神人,中了之后,微微一笑:唉,官太小,朝廷也不行了,我得想别的路了。
当时唐朝廷皇室已然被架空,朝内宦官专权,朝外藩镇视朝廷为无物。历史上百国朝觐的唐朝,败了。此等情况,韦庄原本数十年科考才中的顽强心脏竟有些悲恸了。
中原李氏皇室已废,朱温又是暴虐无道之人,韦庄无处依托。
幸亏,西蜀王建赏识韦庄,请其到西蜀为官。
王建是原唐朝廷将领,在混乱的时代一步步摸爬滚打当了西川节度使。现唐朝已灭亡,各地藩镇各自为营,谁也不服谁。朱温杀了唐昭宗,让哀帝禅位与他,各地反之。
王建也反朱温,但一直也在纠结,王建忠于唐室,可唐室已亡,该如何自处呢。
韦庄得到王建的赏识,扛着自己老迈的身子在蜀地发挥余热。
一边阻止王建穷兵黩武,一边策议王建发展蜀地。还清楚明白的告诉王建,忠于唐室是忠心,但唐已灭亡,已无可效忠之人,应当自立。韦庄便陪着王建自立为“蜀”。
蜀国各大开国制度,几乎全由韦庄草拟。之后,韦庄还做了蜀国宰相。
七十多岁时,韦庄在成都逝世。
观韦庄事迹,其生活看似蹉跎,实则生动有趣。常年在美景之地游历,养成了开阔的心胸。正是这种心胸,才令他看淡成绩,五十多岁仍参加科考。韦庄这才真算是明白人,做事不论早晚,有志不在年高。六十多岁的韦庄,还能在五代的历史有一番作为。真乃璞玉也,早晚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