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上面提到了名为“PQ4R学习技巧”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人类记忆基本原则设计,符合思考和记忆的规律。PQ4R中的很多要素可能你早已知道,或者也经常使用。但背后的原理你未必熟悉,如果结合记忆和认知的原理来理解,有利于你更好的掌握和应用这种方法。
PQ4R来自有效学习六个阶段的第一个字母:预习(Preview)、问题(Question)、阅读(Read)、思考(Reflect)、重述(Recite)、复习(Review)。
1.预习(Preview):浏览以便对每章的内容有基本的把握。让自己知道该章的组织结构和主题。阅读每章的标题并浏览其中的图片和图表。事实上,每一章的第一次停顿应该在“重点重述”部分。这部分是按照各章要点的一级标题组织起来的,使你能够清楚的了解该章所含的内容。
建立粗略的知识框架,了解主题、重点的过程。
2.问题(Qestions):阅读每一部分时都要提问。你应该合理的使用标题和关键术语来帮助你,比如你可以将“心理学的目标”变成问题:“心理学的目标是什么?”。你也可以将关键术语“生物学观点”变成问题“生物学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将帮助你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学习越主动,收获就会越大,而提出问题并努力找出答案,就是主动学习的核心。《如何阅读一本书》给出了阅读一本书时要提出的四个问题,可以作为参考: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些什么?2、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阐述的?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还是部分有道理?4、有什么意义?
3.阅读(Read):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直到你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记忆研究中有一种经典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我们学习一段内容,会对开头和结尾部分记忆的很好,但是对中间部分的回忆则会非常差。所以在阅读材料时,我们要分配更多注意中间部分内容。如果要多次学习某一材料,可以不按相同的顺序来阅读,以减少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
4.思考(Reflect):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努力将这些材料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想想其他的例子来丰富课文。试着将小节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记忆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编码、存储和提取。编码是信息的最初加工,从而在记忆中形成一种表征。存储是指编码材料随时间的保存。提取是指被存储的信息在随后某一时间的恢复。
“思考”这一步骤,就是记忆的“编码”的过程,而编码的水平将会影响你的记忆。“编码水平理论”认为,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它转入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加工涉及的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越多越深,那么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所以,在“思考”环节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加工,分析作者的思路,丰富论证实例,和已有的知识联系,把知识编织到基础神经回路上。
从编码水平理论可以看出,“快速阅读”在面对自己舒适区之外的知识时,只是个花架子,想要即快速,又熟练的掌握复杂知识,是一种幻觉。
5.重述(Recite):在阅读和思考每节后,试着尽可能详细的回忆课本内容。比如,大声回答你之前提出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写下你认为很难的记住的内容。
明明记得自己看过,但是就是想不起来具体的内容,这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困惑。这其实就是在记忆的最后一步“提取”上出现了障碍,也就是缺乏提取线索。“重述”的过程就是提取知识的过程,通过重述可以丰富提取线索,增加学习深度,在大脑中形成概念框架——图示(schema)。
6.复习(Review):在阅读完整个章节后,复习关键点。如果你还不能回忆出重点,或者还不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重复前面的过程(阅读、思考、重述)。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就迅速发生,如果没有复习,新内容在记忆中迅速衰减,在五天之后就基本“平滑”,你的大脑中大概残留25%的内容。所以“重述”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穿插进行,“复习”也不要隔太久,最好在24小时之内,因为如果三五天之后复习,就相当于学习75%的新知识。
我们大都喜欢不断的学习新东西的刺激感,在朋友圈炫耀又看完一本书的成就感,往往忽略了复习的重要性,千万不要轻视复习这一个步骤,复习也就是学习刚刚被遗忘的信息。所谓“温故而知新”,谈的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