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学真是瞬息万变,一会是项目式教学,一会是大单元教学,一会是综合性教学,一会又是跨学科教学。这么多教学模式一个都没弄明白就开始研究实行下一个,搞得老师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一个头三个大。那到底什么是跨学科教学呢?我今天把我个人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比如教孩子们学一个生字“花”,这个字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学起来还是有点困难哦!不信你试试。
首先,我出示这个字,让学生猜怎么读,提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为什么读hua,不是读其他的音呢?(此时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出示拼音验证他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看到这个字是不是头脑里马上想到了好多花,那就给这个字交朋友吧!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了好多花,这时我就问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呀?可以给我们画一画吗?孩子们就开始画自己喜欢的花了,这不就是美术课的展示吗?画好后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这样画?(培养孩子的欣赏和辨别能力)这时,我就问:你认识这朵花的结构吗?这每个部分叫什么名字?你能给大家讲解一下吗?这就涉及到科学知识(花蕊 花萼 花瓣 花柄等)。此时孩子们很好奇,原来花还有这么多的知识。
然后,我就追问:如果让你们把这朵美丽的花装裱在一个镜框中,你打算怎么做才能给它设计好镜框呢?孩子们就会开始讨论思考交流,先量出花的大小在选择镜框,这不就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吗?这么美的花装在镜框就是我们心中最喜欢的花,古人曾把花绣在衣服、手帕、帽子、鞋袜、书包一些随身物品上,也会雕刻在衣柜、房梁、宝剑、桥梁等建筑上,可见人们对花的喜爱无处不见。就像我们心情不好出去散步看到花心瞬间就开朗了许多,因此人们就有了心花怒放、笑颜如花、如花似玉等形容词,尤其是文人墨客特别爱用花来写诗,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花中偏爱菊只是此花开尽更无花;周东颐爱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毛主席的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我们中国的国花牡丹雍容华贵,我们的国魂是梅花,它那凌寒独放,傲骨秀气正是国人的写照。(语文要素和人文素养在此就得到了升华)
所以我们学花不只是认识这个字,更要懂得这个字背后的内涵和用意,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字组词,写一句话到一段话来描述自己心中的花。
例如:
花
桃花
一树桃花
春天来了,桃树上开满了桃花。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桃花、杏花、梨花,你开我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桃花朵朵开,你挤我碰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远远就能闻到花的香味,难怪蜜蜂蝴蝶嗡嗡嗡的纷纷飞来,久久不愿离去。我看着这满树的桃花仿佛都变成了一个个的桃子,正等着人们来品尝呢!(五感法应用于写作中)
最后,我们用一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结束这节课的教学,你们说这是不是跨学科教学呢?语文、美术、科学、数学、写作、音乐为一体的一节综合性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同时也懂得了学习要学会应用于生活,也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来了解花的特点,这就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给予了启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