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给孩子们每人发一个毽子让他们踢,看着他们的动作笨拙又可爱,一时兴起,和孩子们一起踢......
我的表演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他们不由自主的帮我计数,里踢,外踢,正踢,侧踢,左脚踢,右脚踢,两只脚交替踢,脚不落地的踢,连环踢......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知道我的表演有多精彩(请允许我自恋一下)。其实,好多年不踢了,动作都生疏了,全凭着小时候练就的童子功。
记得小时候,整条巷子里我踢毽子的技艺是最好的。那会孩子们玩具都是自制。我们女生的玩就是踢毽子和打沙包,抓石子。沙包、毽子是自己缝的,石子是沙河里捡的,要大小一致,还有表面光滑。那会孩子们的衣服没破,倒是口袋先破了,都装石子装的。这几样玩具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毽子。
自制毽子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找一枚铜钱,一定要中间有眼的那种,再找一块布把铜钱缝在里面,要沿着铜钱的外边缝,缝好了把多余的布剪掉。毽子的底座有了,该中间插鸡毛的管子了。找一节废弃旧电线,要普通家用那种麻灰的花皮线,用手钳子剪下一寸来长,娴熟的拧几下,把里面的铜丝退出来,再用剪刀把一端大约一厘米处两剪刀剪成个十字形,用针线把皮线管子和布包好的铜钱连接起来。最后就剩下鸡毛了,中午放学回来趁着家长们不在,去鸡圈里逮一只公鸡,公鸡的毛长且柔软,拔几根鸡毛,要靠近鸡尾巴那里的,那里的鸡毛又长又宽又舒展,软硬适中,插在皮线管子里,一个漂亮的毽子就做好了。那会孩子们都穿家长们做的布鞋,毽子里的铜钱踢的脚一阵阵生疼,可以在铜钱底部多缝几层布,那样就再好不过了。
一下课,男孩子们忙着打陀螺,单脚斗鸡。女孩子们忙着踢毽子,要是第二节课下就接着第一节课下踢的数字继续。那会真是奇怪,老师们布置的作业总是记不住,但下课谁踢了几下却是记得清清楚楚。如今回想起来都觉得开心。虽然功课马马虎虎,但玩得确是实实在在的痛快。
如今,孩子们拿着配发的毽子,底座是橡胶的,鸡毛是染的五颜六色的,真是看着美观,踢在脚上也不会打得脚面疼。但是孩子们根本不会踢,一个个拿着毽子,扔起来踢不到脚上,总是毽子跑到一边去了脚很鼓劲的踢确是踢个空。我不厌其烦的给他们做示范,讲解:毽子直直往上扔,不能扔太高,踢起来后脚下跟着毽子的方向跑,等到毽子落下来时脚刚好能接住,再踢......他们多次练习后也只能踢一两个。孩子们练习的时间太少了 ,在学校是下课忙着赶功课。在家里玩乐世界都被电子产品包围了,什么手机啊,艾派啊,一个个的抱着打游戏,动作娴熟,有时候盯着屏幕那个专注样,你喊他他都顾不得抬头看你一眼。有了电子产品,连玩伴都不需要了,一个人就可以。时间长了,真为他们的眼睛担忧,一直盯着显示屏,视力肯定会下降,老是低头,颈椎也会变畸形。
所以,只要下课钟声响起来,不管功课有没有完成,都暂停。把孩子们全赶到教室外面,打沙包,踢毽子,跳绳,让他们动起来,笑起来,闹起来。我也跟着孩子们活动活动腿脚,和他们一起踢着,玩着,笑着,闹着......这才是孩子们该有的样子,我也一起乐一乐。尽管只是短短的十分钟,但踢着毽子,看着毽子上下翻飞,似乎也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也如孩子们一般笑的灿烂,仿佛又回到了无忧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