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发现,你所做的一切,或许都是错的。
文丨UC 图丨源自网络
送给还想成长的你
正文
01
你跟你孩子这么说过吗?
小明今年五年级了,周五下课后,回到家,打开电视,打算看动画轻松一下。殊不知打开电视没多久,妈妈开门回来了。
“你居然在看电视?你现在马上停止看电视,把电视关了。”
小明有点不开心,打算装听不到再拖拖时间。
“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让爸爸打你。”
一想到爸爸上次打自己那狠劲,小明就吓到了,立刻起身把电视关了。
小明磨磨蹭蹭的把书包拿回去房间,妈妈看到就说:“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学习是很努力的,哪里像你一样懒散。”
小明回到房间,拿起了数学作业,开始琢磨起来,因为数学是小明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做起来都会比较久。妈妈看到之后就说:“你最好先做完语文作业,再做数学的。”
到了晚上九点半,小明终于做完作业了。他出来客厅想看看电视,电视里面正在播着一个农民家的孩子如何考上大学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妈妈看到就顺口说了一句:“你看,人家上大学多开心,上大学会是你人生里面最美好的经历。”
电视播完了,小明觉得还是挺煎熬的,临睡前妈妈检查作业,发现小明数学题有错。“遇到稍微难点的题目你就不懂得变通,简直就是个没脑子的人。”
“那么低级的错误你也能犯!”
“一定是你上课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所以作业才会错那么多!”
小明听到后开始默默流泪,妈妈看到这样也没办法,就让孩子先去睡觉。
妈妈训完孩子之后,回到房间,爸爸就开始责怪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孩子,孩子还小,这样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妈妈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也是,妈妈觉得应该对小明好点。于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妈妈就重新拿回昨天的数学作业,放在小明面前。
“儿子吖,看看这个题目,你很聪明的,一定可以解答这道问题。”
小明见到妈妈的改变感到诧异,就说起了自己在数学上的确不会。
“你为什么不喜欢学数学呢?”妈妈问到。
小明赶忙说,不是不是的,而是的确是听不懂。妈妈看了一眼挂在墙壁的钟,叹了一口气,“你已经尽力了,那么现在就先这样吧,已经很不错了。”
妈妈在进厨房端早餐之前还不忘说了一句:“以后你就按照我的话去做,保证没问题的。”
02
你跟孩子的交流,
相差这些石头的距离。
上面只是一个虚拟的场景,但是我想知道有多少爸爸或者妈妈有说过文中加了双引号的语句?你们觉得有多少句话是对的?
一句?
两句?
三句?
五句以上?
错。
实际上这上面所有加了双引号的话,都可以说是亲子沟通的绊脚石。
而或许你跟孩子之间的距离,就是相差了这些绊脚石的距离。
很多家长会问到我,关于跟亲子沟通有些什么技巧。技巧在我看来无他,唯用心而已。但是如果问到我说,亲子沟通有些什么不能做的,这点我倒有点感悟。所以今天就来写写看,究竟你跟你孩子的交流里面,还差多少绊脚石的距离。
其实亲子沟通的绊脚石,总共有十二个,分别是:
1、命令、指示、指挥
2、警告、责备、威胁
3、说教、规劝、教训
4、建议、提忠告、提供解决方法
5、争论、辨驳
6、贴标签、评判、责备
7、赞美、赞同
8、侮骂、嘲弄、讽刺
9、解释、分析、诊断
10、保证、同情、安慰、支持
11、调查、询问
12、退缩、逃避、迁就
而我会选择一到两个比较典型的,父母难自知的绊脚石进行分析。
03
或者你之前所说的,都是不合适的。
建议、提忠告、提供解决方法
这个其实是很多父母会做的事,会以“人生经验”来给予孩子“指路明灯”。
例如文中母亲说的“你最好先做完语文作业,再做数学的。”
这种方法为什么会对孩子来说是绊脚石呢?
其实这种在PD正面管教里面,就是干涉的一种,当你在给予建议和忠告的时候,会给孩子带来的是不相信孩子能解决他自己的问题,又或者说是对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信心。
这里面表明的是父母比孩子更为优秀和厉害,有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
并且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只会依赖父母而不去独立思考,或者说是只敢听从父母的意见而不敢去考虑自己的想法看法。
而这些其实也是很多现在孩子具备的特点,原因就是父母给予太多的“人生经验”了。
赞美、赞同
如果说上面问到有多少双引号句子是对的,可能很多父母会在看到“儿子吖,看看这个题目,你很聪明的,一定可以解答这道问题。”这个句子里面认为是对的,觉得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正面的强化。
实际上,赞美也是一种亲子沟通的绊脚石,很多父母会认为表扬孩子是好事,但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往往是鼓励而不是表扬。因为表扬会给到孩子一些其他的感受。
那种不符合孩子自我形象的肯定评价会引起孩子的敌意,例如孩子觉得自己根本不聪明,但是父母却死命说孩子聪明,这会给孩子一种敌意。并且,这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并不理解他们,让他们在被表扬的时候感到尴尬。
而在那种缺乏赞扬的家庭里突然频繁使用赞扬可能会被孩子理解为批评或者说是讽刺。
同样的,赞扬可能会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在变相控制,是为了让孩子去做父母想要的事才赞扬的。
而当表扬多了的时候,孩子或许会依赖表扬,并且会要求爸爸妈妈去表扬他。
所以说,赞扬会让孩子感受到高期待,并且不得不去服从和被控制,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焦虑的来源。
实际上,父母是一个需要修炼需要学习的职业,也是最难做的职业。“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所以说作为父母的大家,需要更好地前行,必须学习更多。
想要详细学习亲子沟通的十二个绊脚石的父母,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绊脚石】
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