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李筱秋
社会心理学是态度的科学,态度具有内在性的特点,它需要通过信息的差异予以转化,把我的态度传递给你是我说服你的过程,把您的态度认同并内化是被您说服的过程,这是交流的第二层次,今天学习沟通,沟通和说服有什么不同呢?按老师的教导是这样说滴:沟通双方是平等的,我表达我的观点,你表达你的观点,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您说话的权利。双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具体推荐大家读《第三选择》,任何事情都有n种解决方案,条条大路通罗马......
言归正传
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有无媒体的中介。
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7个要素构成:①信息源;②信息;③通道;④信息接受者;⑤反馈;⑥障碍;⑦背景
沟通的功能有五:
1、获取信息
2、思想交流、情感分享
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
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5、协调群体行动、促进效率提高、组织目标实现。
人际沟通的分类包括:①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②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③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④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⑤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沟通网络
正式沟通网络(全是双向的)正式沟通网络有:①链式;②轮式;③全通道式;④Y式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
非正式沟通网络(全是单向的)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①集束式;②流言式;③偶然式,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影响大。
身体语言沟通
身体语言包括:目光、面部表情、姿势、装饰、身体运动、触摸
1、目光与面部表情
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目光,眼睛是非常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人对目光很难控制,眼睛是内心情感的灵敏指示器。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当目光和面部表情出现分离,有效信息是目光而非面部表情。
2、身体运动和触摸
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感情的方式
被触摸的需要是一种本能
可以看电影《温暖的抱抱》
3、姿势与装饰
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称之为姿势。
4、人际距离(空间距离)疫情期间这个人际距离知识点被深切感受到,很多公共场合的一米线等都是人际距离的生活应用。
霍尔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个人距离,美国学者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
公众距离(12~25英尺3.66~7.62米)
社交距离(4~12英尺或1.22~3.66米)
个人距离(1.5~4英尺或0.46~1.22米)
亲密距离(0~18英寸或0~0.46米)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有:①直接性(直接体验到)②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直接的情感联系)③个体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如下阶段:①定向阶段(选择交往对象);②情感探索阶段(情感卷入);③情感交流阶段(信任感、安全感建立、沟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④稳定交往阶段(心理相容性进一步拓展)。(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
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程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如下水平:
①情趣爱好方面(爱吃啥?)
②态度(讨厌谁?)
③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与家人关系如何?)
④隐私方面(性生活)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相互性原则
我喜欢T,T才喜欢我
我喜欢孩子,孩子才喜欢我
2.交换性原则
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已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3.自我价者保护原则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4.平等原则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3种需要,6种关系)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舒茨提出来的
人的基本人际需要包括有:①包容需要;②支配需要;③情感需要。
美国学者舒茨认为,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
6种人际关系取向:①主动包容式;②被动包容式;③主动支配式;④被动支配式;⑤主动情感式;⑥被动情感式
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种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这说明舒茨提出的支配需要的重要性(孩子有支配金钱选取购买什么的需求,有时候父母觉得给孩子买好更方便也防止孩子购买垃圾食品或者胡乱花钱,但却剥夺了孩子的支配需要)
群体的形成与解体:
舒茨用三维理论解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群体形成经过包容—控制一情感的过程;在群体分解时,经历:①感情不和;②失控;③难于包容,导致群体解体。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和(低层)、喜欢和爱情。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爱情。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熟悉与邻近: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2、相似性与互补(感知到相似或互补)
3、外貌(光环效应)
4、才能(U型曲线)
5、人格品质(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真诚,喜欢程度最高的六品质: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人际互动在结构上强调角色互动
人际互动主要的形式有:①合作;②竞争。
合作的基本条件有:①共识与规范;②目标的一致;③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竞争及其基本条件: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竞争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是由多伊奇提出来的,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
① 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
② 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的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③ 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之间如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专栏:人际互动六种模式
专栏:人际关系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