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些慵懒,早上睡到七点二十仍不肯起床。抱着枕头腻在被窝里。天儿越冷,越觉得棉被的熨帖舒服,没有人不喜欢闲适。
翻开床头的书,读闫老师的课堂实录。前两天读了她的作文课《愿望》与图画书教学《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昨晚临睡前读了她的整组诗教学《忆江南》,我也因之“梦入江南烟水路”了,这也是我迟迟不愿醒来的原因。
闫老师说,绘本是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儿的。在我看来,读闫老师的书,是可以让我变得好一点儿的。越亲近老师的文字,越切近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
她的文字真。字字句句皆从心而发。她说,“好文章须有真性情。说真心话,不说假话、套话,以真情打动人,这是一篇好文章必备的特点,也是衡量一篇文章是否有价值的底线。”读者是能慧眼识珠的,他(她)往往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读出这真抑或不真,是心口如一还是言不由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真性情的文字干净、洗练,真水无香。
她的文字美。从去年暑假到现在,我陆续粗略地读了闫老师的大部分著作。有几本书,我是用录音的方式读的。在喜马拉雅上包本录音的有《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给教师的阅读建议》,选录的有《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我录得很认真,尽量一字不错,力争把握每篇文章的内涵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唯恐因自己的浅薄误读了这美丽的文字。起初几篇我是在书上划分了节奏,试读几遍才开始录的,后来再录,默读一遍,基本就可以录了。闫老师对文字是敏感的,用字十分讲究。大学中文系毕业又酷爱文学的她,文字功底了得!她的文章基本没有生僻字词,从不故作高深,偶有一两个我比较陌生的词语,查了词典,结合语境,我认为她用得恰到好处,庆幸自己又掌握了一个新词。
她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用得熨帖。除去她写作的天赋,她的文字的完美更来自她的严苛。我曾在她的一篇博文《生活不必像脚注》中看她写道:
“从昨天上午开始,按照出版社的要求把书稿的脚注重新做了一遍。每处引用的文字都对照原文做了细致地校对,包括页码、出版年月、版次、译者,全部校对了一遍。好在这本书引用的地方不多,因此总体工作量并不太大,只是因为总是不放心的缘故,反复看了好几遍才罢。如果再出现什么错误,那就是天意了。
记得在出版《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时,责编告诉我书稿付印的那天,我一直心神不宁,怕有什么疏漏没有发现,一旦付印就是白纸黑字,除非再版,否则是没有修改的机会的。对书我是个极其计较的人,对别人的要求高,对自己也不能手软。昨晚做完最后一处,想好明天要穿的衣服,后来又想起丝袜没有仔细检查,但也懒得再起床找了。好在生活不必像脚注,我因此可以放心地睡觉。真是这样,一宿无梦。”
始知真放在精微!
她的文笔流畅,“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更多的时候,她的文字,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言之美,让读者沉思,回味。
她的文字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她说,“好文章须表现思想。没有思想的文章只是一堆语言材料的堆砌,它可能是华美的,但毫无价值。”
闫学老师是以“素朴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犀利的思想蜚声国内教育界”的,让我们随手撷取闫老师的金句,感受这思想的光辉。
她谈一个教师的定力:
“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是一个在逆境中坚守自我的人,而绝不会见风使舵、随风摇摆。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有人说你优秀就忘乎所以,有人说你问题多多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沾沾自喜,又不妄自菲薄。”
她谈理想的语文课堂:
“真正的好课应该在行云流水般的谈话中,在师生充分感悟文本内蕴的过程中,在情趣盎然的师生共同参与中,自然地、没有斧凿痕迹、没有贴标签痕迹地体现语文知识教育。”
“美的课堂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召唤与吸引,更应是一种解放与激发,是使学生自由地驰骋于思维的无限世界中;课堂不是一座禁锢与控制学生的华丽建筑,它应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星球,有着适合种植任何一种植物的土壤,而教师就是一个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具备这种潜质的人。”
“真正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课堂应该能让他静心思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在耐心地帮助他开启智慧,品味文字,在平等的对话中互相启迪,将思考引向深入。这样的课堂不会有意制造感动,也不会专门营造轻松,它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一个能够思考与品味的空间和时间。”
她谈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灵魂相遇。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感受,像火一样燃烧,像激流一般飞涌而出。你将不再孤单,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你,有一双温热的手伸向你,你拉着这双手向前走去。”
我愿意,被这双手牵着,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