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可四百年前的松江府可不是现在这个样纸,还只是个小地方。想那徐光启老先生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机会认识当时最morden(摩登)的传教士阶层吧!也不会接触最先进的西方思想!但他就是认识了,还学了许多西方知识,竟然还取了英文名,你说神奇不神奇!
时间回溯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31岁的徐光启自19岁考中秀才后就屡试不中(确切的说考了四次,乡试三年考一次),眼看过了而立之年,考了半辈子的徐光启似乎对考功名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了。于是他心一横,索性不考了,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松江府,南下广东韶州教书。也就是在广东韶州,徐光启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
广东、福建沿海,历来都是通商之地。明代的广东也不例外,教书期间,徐光启认识了他第一位传教士朋友(既然说第一位,那一定还会有第二位第三位)——意大利人郭居静。
徐光启见到郭居静,似乎有那么一种相逢恨晚的意味。他在郭居静那儿学到了天主教的教义和西方成体系的科学知识。一个饱读四书五经的儒生,突然面对诸如天文、数学、几何、测量、装备制造等见所未见、学所未学的知识,那情景就如小学生听到高数、物理等课程一样,充满好奇又充满期待。我们这个有十二年教龄的徐老师发出了由衷的感叹:My God,这外面的世界也忒精彩了吧!我这30年活的也忒憋屈忒糙了些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