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官,是始终从百姓的角度出发
面对朝廷的政治斗争,苏轼心力交瘁,于是他选择请求外任地方官。
苏轼这一次离开朝廷外任地方官,累计算起来一共五年时间,却先后担任了杭州、颍州、扬州和定州四个地方的知州。其中杭州的任期最长,二十二个月。
苏轼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他刚到杭州那一年,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冬春水涝,他认为救灾之事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反复请求朝廷拨米赈灾,甚至将自己用来修葺颓敝关涉的钱都先用来买米赈济百姓。他重视水利的兴修,除了疏浚西湖之外,更疏通运河钱塘水道,设立水闸控制江潮,让居民免去潮水淤塞之苦。他为了让常受疠疫流行之苦的居民受到照顾,除播出公款外,自己还捐献了五十两黄金创设了病坊“安乐坊”,以治疗贫困的病人。
苏轼是一个有诗情画意的人。在杭州,他一手打造了著名的“苏堤春晓”与“三潭印月”,现在依然是引人入胜的“西湖十景”之一。
苏轼是一个温情的人。苏轼在杭州处理一件涉嫌欺诈、偷税漏税的案件,涉案者是一个年近六旬、须发花白、穿着寒酸的老翁。经询问,才知道是准备进京参加礼部进士考试,但苦无川资,亲戚朋友凑钱买了两百匹当地的特产建阳纱,准备让他带到京城变卖用作盘缠。依照当时的税务规定,携带这面纱穿州过府,从福建到开封,沿途都得抽税,他盘算了一下,这样到开封也就所剩无几。吴味道素闻苏轼兄弟喜好奖掖文士之名,于是决定盗用其名,以便逃税。这一路上果然畅通无阻,没人抽税,殊不知他因消息不够灵通,未知苏轼时任杭州知府,正好被抓个正着。
面对这个穷酸落魄、自作聪明而又可怜可气的老读书人,苏轼没有再怒,而是揭去包裹上的旧封,郑重提笔在包裹上写道:“龙图阁学士、钤辖浙西路兵马知杭州府苏某封寄京师竹竿巷苏学士(此时苏辙已迁为翰林学士),”随后还写了一封短信,让吴味道带给苏辙,要弟弟关照这位可怜的老者。第二年,吴味道高中皇榜,并写信向苏轼表示感谢,苏轼对这件奇遇心中也甚是欢喜。后来吴味道路过杭州,苏轼还请她在家中盘桓小住了数日。
在地方上,他体察民情,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担任地方官的苏轼,不自觉地将自己从一个队国家君主负责任的大臣,变为一个活泼潇洒、主动融入当地生活与百姓中的普通官员,苏轼也因此焕发出了不同凡响的光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苏轼准备奔赴第四个地方定州担任知州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件事情立刻改变了苏轼兄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