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肯尼教授有一次偶然发现,自己在忙于加班的时候,下属竟然在悠哉悠哉地打高尔夫。这让他突然领悟到,主管人员之所以时间不够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做好授权分责,将太多本该属于下属去做的工作招揽到了自己身上,以至于永远在苦苦追赶工作进度。
翁肯尼教授把那些“工作”比喻为活蹦乱跳,随时可能跳到你身上的猴子。
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你在走廊上碰到一位同事,他说我遇到麻烦了,能不能和你谈一谈?于是你开始关切地听他讲述,结果,这个问题啊,果然很麻烦,你听了半小时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儿。而且还没法立刻给出建议。于是你说这个问题很复杂,我现在没有时间和你讨论。你让我仔细想想,咱们回头再谈。
让我们用猴子理论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首先,你和同事在走廊上偶遇之前,谁的背上有猴子?显然是同事的背上,猴子不在你的背上,你甚至不知道有这只猴子的存在。接着,你开始倾听同事的讲述。这时同事背上的猴子,悄悄向你的背上胯过来一只脚。然后听完同事的讲述,你表示要仔细想想,再和同事讨论。就是猴子便完全转移到了你的背上,你接过了同事背上的猴子。
而同事则变成了监督者。此后他会时不时跑来问你那件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我们什么时候再谈谈?
我们虽然应该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事,但是也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让他们把你当作他们的猴子收容站。你收的越多,他们给的越多。到最后,你被堆积如山的别人的问题所困扰,甚至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猴子。你将一些并非自己职责的事情做得很有效率,可这值得你沾沾自喜吗?你自己的事情完成的怎么样吗?这就是猴子法则。应用它的前提是:你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边界。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看看你能否顺利的甩掉自己身上的猴子?
1. 老板问:关于水利系统软件的那个项目,想和你谈一谈。
可以回答:好的老板,不过能否请你先发给我一份关于水利系统软件的资料呢?
2.下属问我们解怎么解决项目预算超支的问题。
可以回答:你有什么想法?能不能先请你做一个删减成本的计划案。
3.同事问:我什么时候能拿到这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
可以回答:我已经让××去做了,他会直接发给你。
4.朋友问:这周六咱们一起去打羽毛球吧!
可以回答:好啊,到时候你给我打电话,有时间我一定去。
5.父母问:家里的空调坏了,换一个新的吧。你回答行啊,你们选好喜欢的品牌和款式,到时候我去买。
怎么样?这样的回答方式是不是能让自己的身上压力减轻了许多呢?
最后:使用猴子法则,由两个重点。
一:明确职责确定,这只猴子不是你的。
二:注意沟通方式明确坚决不生硬。
那有人就问:如果经理们非要把他们的猴子甩给我,我怎么办呢?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搞清楚沟通清楚他对这件事的想法。还有预期的结果,不要不明不白的接下来,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