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车库咖啡听了个大数据的讲座,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在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公司获取用户的成本是极低的,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年一个学长,在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做了一个工具类应用:“ES文件浏览器”,因为独此一家,没怎么运营,就获取了上亿用户,后来以几千万美金的高价卖给了百度,从此走上了迎娶白富美的人生巅峰。再到后来的微信、美团等等大型APP,在最开始几年,用户数都是呈指数级上升,运营成本极低。然而到了今天,主流的几个需求:社交、电商、金融、O2O、视频等都已经有好几个对应的超级APP了。
在当前阶段,也就是目前热称的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用户的拉新已经很难,留存才是关键。于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对具体用户进行画像描述,以实现精准营销,例如腾讯通过挖掘旗下的QQ、微信、腾讯视频等App提供的注册信息、聊天记录、消费记录等数据,得到一个类似如下的用户画像:
姓名 身份证号 手机号 兴趣 爱好 生活习惯 消费金额 消费习惯 存款 最近需求 。
腾讯的平台基于这个用户画像,可以向用户精准地推送广告,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你看到的都是你想要的,比你更懂你哈),在京东的PPT里提到,这种精准营销,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提高20%左右的营收。
实际上,用户画像是只是大数据中的一小部分,用 马云的话来说,现在他们拿着大量的数据也不知道干什么,其实在国外,大数据还用来帮助政府预测犯罪区域、挖掘星轨数据、挖掘基因数据等。大数据实际上还处在它的开始阶段,未来将富有无穷的想象力。
总之,大数据难以自成为一个产品,它只能在你现有的产品、现有的用户基础、现有的模式上帮助你进行决策,就像这个网易公开课中提到的,决策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应该想的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视频:
如何利用大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