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边义老师
第十四讲 对联的学习和写作
学习写作对联,从步骤上说,大致要在读、练、创、改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 读
首先要多读多看古今佳联名联。逐步学会欣赏,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溶人作品之中,领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之形成心灵交流和情感共鸣;同时,能加以鉴别,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知其优缺得失。要选择一部分佳联熟读,达到能背诵的程度。前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理,可以说:熟读佳联三百副,不会作联也会对。
读,在初学阶段,要读一点与对联有关的基础读物,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故事琼林》等。另外,要读一些联话、对联知识之类的书籍报刊。
诗词曲必读。可以从唐诗、宋词入门。诗,尤其要熟读绝句和律诗。上溯汉魏六朝和先秦,下及元、明、清及近现代。
骈文,包括赋和带骈偶的散文,也必须读。可选读六朝有代表性的小赋如谢庄《月赋》、江淹《别赋》等,和《古文观止》上某些名篇如陶潜《归去来辞》、王勃《滕王阁序》、韩愈《进学解》、苏轼《赤壁赋》等。
逐步扩大范围。凡中国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文史哲名著,近现代和当前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著作和文章,都可以读,也需要读。以正确的世界观为指导,博观约取,写作对联时,自可思路开阔,左右逢源。
当然,读书不能代替一切。古人尚且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决不能忽视社会实践、体验生活的重要性。
二 练
在读的同时,可以进行对仗练习,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在民国以前,蒙学有对课,由先生出句,学生对句。开始练习一字对,然后二字对,三字对……对课,既讲究词性和语法结构,又讲究平仄。如一字对,出句“雨”,对句“雪”,错了,词性虽同,但平仄不对;应该对“风”或“云”、“霜”才好。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先生出句“独角兽”,鲁迅对以“比目鱼”,先生赞扬对得很工整(只是第二字仄对仄,略有欠缺,首字平仄可不论)。如今作对仗练习,可请先生出题,或者自己出题,自己作对。不妨也从一字对开始,逐步加多。如:
一字对 风—雨 霜—雪 春—夏 年—岁 桥—路 草—花 杏—桃 身—体 目—眉 富—穷 智—愚
二字对 春风—夏雨 白日—青天 西江—北海 蜀道—秦关 红玉—绿珠 三江—五岭 狩猎—耕耘 吴牛—蜀犬 鹦鹉—鹧鸪
三字对 风吹花—日照树 烟初散—露未干 山有色—水无声 水如烟—涛似雪 杏花村—桃叶渡 云外雁—水中鸥—交响乐—自鸣钟 看电视—听新闻
四字对 风映槛外—日照山前 晓风残月—微雨淡云 万顷波光—千山雨意 绕城水绿—排闼山青 白手起家—丹心报国 跃马横戈—闻鸡起舞 中华美德—先烈英名
四字对如是联合结构的自对,可以用不同门类的词相对,如“天翻地覆”可对以“燕舞莺歌”,甚至“舞扇歌衫”。
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不再举例。
从一字对到多字对,可参看《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前者载拙著《诗词写作指导》附录,有注释。后者简编见本书附录。)
除了对词句以外,写作对联也是一种练,是更重要的一种练。
在老师指导下,练习写作对联,当然最好。如无老师指导,自作对联,可与朋友切磋。如果连切磋的朋友也没有,不妨大胆参加某些征联活动。入选获奖与否,可以不管,重在参与。也可以不寄出自己所作的对联,最后与揭晓获选的对联作对比,从中获得进益。
《中国楹联报》办有“征联擂台”,每期有出句,稍后揭晓,有攻擂作品选登,配有攻擂点评,指出来稿的优缺得失,是练习写作对联的一个很好园地,对联爱好者、习作者都不妨参与。例如2000年总第386期出句:
三峡移民,山欢水笑移民富
应征攻擂和习作者,先要分析出句的特点和要求:“三峡”地名,偏正结构;“移民”,动宾结构;“山欢水笑”,是两个主谓式组成的联合结构;“移民富”,又是主谓结构。“移民”重复出现,对句在相应位置要有相同结构的词语重复出现。首字“三”是数词,对句首字最好也是数词。再看平仄声,“峡”字古入声今平声,在这里作仄声用,可知此联要求用古平仄。出句平仄是“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最好与它平仄完全相对(一、三、五字可放宽,但须不犯孤平)。
该报同年总第394期揭晓,选登攻擂作品十七副,如:
八方创业,志壮心雄创业兴
百年决策,斗转星移决策明
九州创业,地覆天翻创业艰
九州建镇,日丽风和建镇新
编者所作的攻擂点评,肯定了成绩,同时指出部分来稿对句平仄失调,或古今平仄误用;有的指代不明,有的对句与出句不能内容相关,因而落选。地名应对以地名,和孤平的问题,一般有所忽视,为鼓励习作,编者放宽了要求。
有奖征联征对,多半要求全面,须严格合律。习作对联,不妨一开始就从严要求;当然,也可以由宽到严。
在练的过程中,要常查字典、韵书、《辞源》、《辞海》等工具书,避免发生用词用典和格律上的失误。
三 创
一切文艺作品贵创新。对联合乎格律规范,那是习作阶段的要求。进入创作阶段,从立意到语言,都要有所创新,而不是随大流,人云亦云,陈陈相因。
创新,对事物要有深入的观察、体验、研究,有个人的独特发现。如写山水联,见风来水面,漾起层层波纹,山头有白雪堆积,跟平时不大一样,于是撰联:
水面风来,波纹叠起;
山头雪积,面目全殊。
虽然合律,但是平庸,缺乏意味。这是许多人都能写出写出,事实上已屡见不鲜,不算什么创作。真正的创作,则是: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将水、山赋以人性。风吹起的波纹,正如绿水面孔披风吹起的皱纹;平静的不盈不亏的绿水啊,你本来是无忧无虑的,为何此时皱眉,满脸皱纹呢?年年月月青翠欲滴的山峰啊,你本来也是无忧无虑,永远年轻,永不衰老的,为什么现在变成白头老翁了呢?是风,是雪,告诉你们什么不幸消息吗?或是他俩施展了什么魔法,使你皱面、白头吗?作者有如此深入的观察、体验,采用了拟人手法,炼意又炼句,所以写成这副佳联。
创新,要避免程式化。一般文艺作品的构思,很容易受传统思维所限制,很难摆脱某种模式的束缚。尤其是对联,根据出句作对时,往往会被限定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创意思维不得自由伸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找出个人的独特发现,选用合适的语言,从而创造新鲜的意象,创立全新的意境。
创新,要求立意构思新,思想感情新,语言新,手法新。对联虽是传统文学样式,现代创作对联,却应当有现代气息、时代精神。文言词语,有生命力的应当继续使用,已经过时的陈旧词语,如“更漏”、“鸿案”等,一般应予摒弃。即使是现代词语,已经用滥了的、唤不起读者美感的,也宜慎用,或者活用。
创新的对联,试举四例:
1.萧髯公泰山绝顶联:
一日无心出;
群山不敢高。
写山之高,“星辰近”、“白云低”、“众山小”,这类词语常见,几乎成为一种模式。前人这样写,是创;后人这样写,就是仿。此联别出心裁。因泰山顶上观日出绝佳,由此想到红日在东海平面下,知道到泰山这么高,也就自惭,含羞,懒洋洋地,好像不想出来,不想升空了。下联由杜甫《望岳》诗中化出,根据虽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是起了变化。不再说齐鲁众山小,而是说齐鲁众山见泰山之高,心服口服,再骄傲自大的,也不敢与泰山相比,不敢自夸其高。此联运用了拟人法,虽然此法不新,但用来写泰山,将“日”和“群山”比拟为人,却是新颖,语言新鲜有味。
2.左宗棠题兰州拂云楼联:
积石导流归大海;
崆峒倚剑上重霄。
拂云楼,遗址在兰州黄河北岸,明景泰年间所建,楼高三层,可远眺群山,清代是西北官商士绅往来会聚之地。积石山在甘肃青海交界处,距兰州好几十公里。平凉崆峒山距兰州更远,在地面用高倍望远镜都无法看到。可是作者登楼,驰骋想象,似乎见到大禹在西边积石山凿山导河,黄河滚滚滔滔,曲折东流,流过兰州,流归大海。又仿佛见到东方的崆峒山,如长剑倚天,直刺高空。此联立意新,“大海”、“重霄”,一阔大,一高峻,“归”、“上”有力。平凉是左宗棠驻节之地。此联借景抒怀,表现了他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和豪迈气概。
3.陈自如撰的新春联: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州铺纸,欣签致富合同。
新旧春联很多,适用农村的就有“勤劳门户;福寿人家”,“春丽百花艳;岁新五谷丰”等。此联不落窠臼,从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农业新政策出发,反映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农民情绪昂扬,生产热情高涨,积极承包,奋力奔小康。全新的构思,全新的语言。作者把神州大地比作合同书的纸,把旭日比作签订合同所盖的鲜红大印,这是创造性的联想,比喻新颖。全联新风扑面,喜气充盈。
4.王庆新应香港回归征联:
情系回归线;
心催倒计时。
香港回归,洗刷百年奇耻,是中国人民多年艰苦奋斗,国家振兴强盛的结果,是二十世纪全球炎黄子孙密切关注的大喜事。越是临近回归,人们越是盼望。在不少对联中,“还我河山”、“共望团圆”、“喜收明珠”、“玉壶春酒”一类词语常见。此联与众不同,巧借天安门广场香港回归倒计时钟和香港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位置,由此展开联想,结合群众场面,构成对联。使用新词“回归线”、“倒计时”,对得非常工稳;“情系”、“心催”,贴切自然,“系”、“催”堪称“联眼”。此联言约意丰,生动有力地表达了亿万人民盼望香港回归的热烈场面和殷切心情。
由此可见,创,需要作者创造性的思维,善于从现实生发想象。立意构思,比拟、夸张等,都要从模式程式中解脱出来,自出心裁。所写有时看似无理,实为情至。
四 改
古来流传许多关于修改诗文的佳话。贾岛的“推敲”,不用说了。齐己的早梅诗,原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说:“‘数枝’不算早,不如改为‘一枝’。”齐己佩服,拜郑谷为“一字师”。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原稿开始是“又到江南岸”,圈去“到”,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去,改为“入”、“满”,这样改了十来个字,才定为“绿”。“绿”字确实好,形容词作动词用,“吹绿了江南岸”,句法新,有形象,言少意多,有韵味。
写作对联,要勇于修改,勤于修改,乐于修改。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追求至善至美。写作对联,有这种精神,才可以出精品。
有的已成对联,甚至是名联,并不是无瑕可议,并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如酒店联:
铁汉三杯软脚;
金刚一盏摇头。
“摇头”一般表示否定,酒不好才摇头。要说酒好,金刚罗汉喝一盏即醉,那就应另换一种说法。
又如成都望江楼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仁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典雅,工致。一“看”一“思”,上下联相配合。“四壁云山、青来剑外”、“一篙春水,绿到江南”,尤富诗情画意,罕见的佳句。问题是本联写月夜登楼远眺的感受,无论将寒星拂拭得怎么明亮,加上清亮的月光,看四野云山,也只是黑糊糊的轮廓,看不到“青”色,上联写得不大合事理。下联说“绿”,多少有点勉强。但由于是写心情,写怀想,还可以说得过去。
因此,我们写作对联,写成之后,最好全面检查,仔细推敲,多加修改。
对于习作者来说,需要按照对联规范要求,从内容到语言,从结构到平仄,加以审视,发现疵病,尽可能予以改正。习作对联,容易出现生硬拼凑,话不顺畅,平仄失调。改,首先要切合主题要求,把话改通顺,力求全面合乎对仗格律;其次是进一步把话写好,力求对联富有情致韵味。
试看一副有疵病的婚联: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莺。
凤凰,雄为凤,雌为凰。“栖双凤”,与结婚无关。“菡萏”(荷花)对“梧桐”,连绵字对,平仄合律,是好的。“并莺”,生造词;而且莺常在树,立在荷上少见。此联有明显的拼凑痕迹,为对仗而对仗。如何改?改“双凤”为“凤凰”当然不可,上联平声落脚大误;改为“凰凤”,又没有如此倒用的成例。全联有这样修改的:
梧桐枝上栖鸾凤;
菡萏花前戏鸳鸯。
用“鸾凤”好,包含了雌雄。“戏鸳鸯”也改得好,合乎荷池情景,又切婚姻。只是“鸳”平声,不合。此联内容显得单薄。再如何改,就很难了,需要有较大的改动了。可以考虑改为:
云隐梧桐宿鸾凤;
霞飞菡萏戏鸳鸯。
上联用“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变格句式,下联用“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样改,增添了意思,有色彩,多一点喜气。
根据联友的创作经验,对联在初稿写成后,要进行自我诊断。重新审题,准确反映对象持征,如移动通信公司征联,需要突出移动和数字技术,仅以一般有线通信应对,不算切题。审题,要审查所撰联语是否合乎实用,合乎时宜,如军营哨所用联就不同于民居民宅,国庆用联不同于一般春联。对联张贴悬挂的条件环境,甚至也要考虑,以决定联语的长短。
对联稿成后,不妨冷却处理,过一两天后重新审视,或者虚心求教别人。这样,就可发现当初没有察觉的疏漏缺失。
任何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不只是以艺术手法取胜,而主要是以思想情趣感染人。写作对联,有时容易忽视内容,片面追求对仗的工、巧、趣,流于文字游戏,虽可自娱,但无多大意义,难登大雅之堂。习作对联,要注意避免。
2022.05.31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