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是忘记拿出来晒晒了。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往常基本吃得都是蔬菜和一丁点肉味。但,只要到了过年那一天节后,基本你天天都可以吃上大鱼大肉的。一直吃到你吐了、厌了,只想吃口清爽的小青菜为止,那时也就基本把该走的亲戚,都给一骨碌走完了。
在我们那过年,就是去亲戚家吃饭,今天这里一家,明天那里一家,一家家轮换着吃。在主人还没有开席前,大人们就在屋里喝着茶,磕着瓜子,有的就搬个凳子到外头院子里去,晒晒太阳,围坐着扯话聊家常。“看我这衣服好看吧,你猜我多少钱买的?哎,听说你家儿子最近处了个曹庄的对象,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啊?妮子,你期末考了多少分?你爸妈有奖励啥没有?”大人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声音搅和在一起,随着烧菜的烟味一块儿散到了外面。
为了躲避大人的围攻,我就经常会守在老虎灶的面前,借着生火来找寻一片静土,看着灶洞里的柴火烧得越烧越旺,心里也跟着暖融融的。
不时,灶洞里会传出噼啪噼啪得响声,还有那么一两次火星跳出洞外,得亏我机灵,身形一闪,就落在了地上。
厨房是只有女人进来的地方,阿姨阿姐们会轮流着在这里走上一茬,与我的母亲寒暄。而几个小孩子,也跟着凑热闹地跑进来,这里一看那里一瞧,把美味佳肴都给看个遍后才逃到门口去,后面还缠着一溜烟儿。
灶头里的火总会燃尽,菜也会摆出去。待不了一会儿,我就被母亲支去端菜,叫叔叔阿姨们都进屋吃饭了。
爸爸招呼着客人们,一桌一桌得倒上酒水,随后与我并坐。母亲则是最后一个入席的人,她负责把最后剩下的一两个菜炒完,把锅洗干净,把灶头捯饬得整洁了后,才漫不经心入座。嘴上还招呼着大家慢慢吃,这种客套话。
我的心里落下了石头,我家的代客总算代好了。年夜饭是个大事儿,谁家待客,谁家这天就会很忙碌。从早上出门到菜市场选购食材,回来择菜洗菜,拿到灶台上切碎,配菜摆盘,待客人来得差不多了,再开始起灶点火。防止烧早了,菜就凉了。等到亲戚们吃好了,散人了,也还有一堆活等着干。
总之这一天的事情,会繁琐且重大。
饭后亲戚们没什么事的,不急着走下一家的人,就会依旧捧着一杯茶,相互调侃唠嗑。等到人走净了,人们也把满屋里的烟气带走了,脚下藏着有年味的炊烟。
回到老虎灶前,灶洞已经没有了温热感,残余的星火已灭,再也逃不出烟气儿了。
如今和过去的习俗一样,还是一家家的走亲戚吃宴席,只是进门变成了高大上的饭店,没有了家的温情,没有了院子里的太阳,没有了灶头里的袅袅炊烟……剩下的只有晃眼的皮鞋。
儿时的年味跟着老虎灶一起消失了,放在了我的心里。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