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复试失败,我可能不会去当老师,我会选择去企业工作。我需要突破,安逸的环境,前二十年太过平顺,我永远不会成长。我想去磨练我自己。读书这条路被我走死了,那就换条路吧,换条不一样的路。性格太稳吞,没有危机意识,知道自己的缺点却不去改变,满足于现状。等到挫折之后才知道后悔,才会去反思。但是,已经迟了。我只道铁富贵一声注定,谁又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给我一番教训,他教我免嗔痴,收余恨,休恋逝水,早悟兰茵。
正面剖析过自己后没那么难受了。所有的感情在这一刻汇聚成催泪弹。就让我在此刻尽情哭一场吧。
在这几天,最难过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只是多了别人问我结果的难堪。
从初试完觉得自己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难过,到知道高分后的惊喜,再到后来复试失败后的伤心,最后到释怀后的淡然,每一种情绪我都经历了。今天有个同学说,不知道为什么那时非上不可的执念哪里来的,到现在觉得上与不上都没什么关系,读书也可,工作也能找到。我回到:那是因为你已经考上了啊。她没有反驳,或许是或许不是,不过都不重要了。
我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概是知道玲玲在公司找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开始吧,我很羡慕,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离家不远不近,工作有挑战性但也还在能力范围之内。这让我开始觉得不再读书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是我喜欢的生活,我愿意去面对社会,去承担我作为一个社会人该承担的责任。再加上去云南的感官不是很好,让我更想留在湖南。想留在湖南是因为适应这里的气候,不想留在湖南是想寻求改变,寻求突破,但是远走又与父母的意愿相违背。我难以抉择。
今天看奇葩说,高晓松说的话很触动我。他说当时高考完填志愿,他不想填清华,因为女生少,他瞒着父母填了浙江大学,但还是被父母发现了。他父母跟他谈话,做人要有自己从一而终的一套世界观。不能说你要自由的时候,你就高喊西方的价值观;问父母要钱的时候,又是东方的了。你要东方的方式,你就去清华,我们把一切都给你安排好,包括博士毕业;你要西方的方式,那你就自己打工赚钱上学。总之一句话,不能好处全让你占了,不能理都在你那边。其中还谈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他说,在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我都没有意识都我的家庭对我的影响,特别是我父亲对我的影响。在我四十来岁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也终于肯承认我的家庭对我影响。
我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有一篇阅读理解,是写他父亲的,作者和文章名字都不记得了,但当时带给我的不解现在慢慢得到理解。作者说他一辈子讨厌父亲的强势,一直试图摆脱父亲的束缚,做不一样的自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才恍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可避免的带有父亲的印记,包括说话做事的模式,还有走路的方式。当时我看到这篇文章非常疑惑,难道不是只要你努力你就能活成你想要的模样吗?现在想起来十分好笑。好像年轻人身上就是有那种“我可以改变全世界”的理直气壮,虽然十分幼稚但也十分大胆。到现在我终于有几分相信作者的话,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如影随形的。我现在的性格脾气至少有五分是来自于我的家庭,另外的五分则是我在与这个打交道时融合的我。我从一个家庭人,从上学开始到慢慢接触社会,变成一个社会人,一半我和另一半我不断处在矛盾之中,又不断在与自己和解,从而处于短暂的和谐之中。我的胆小怯懦,内向喜静都是来自于我的家庭。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活得像个分裂人,在家时特别安静,几乎不怎么说话,妈妈要和我交谈我也不耐烦,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和她没有共同语言,她无知又啰嗦,我懒得和她说。而我在学校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和自己喜欢的朋友似乎总有聊不完的天,偶尔还抖个小机灵,偶尔又能接个小梗。近年来,我交心的朋友越来越少,和妈妈能说的话却越来越多,经常坐在沙发上能聊一整晚,渐渐能体谅她的苦心,虽然有不认同的时候,但更多时候是在互相说服。我曾经想要远走高飞的心被劝服。特别是这次去了云南之后,我发现外面也没有想象的好,除了自由还有什么呢。我去的城市是我自己挑选的,是我曾经最向往的城市,却发现也不过如此,气候不是我所适应的,吃食也不甚合我的口味,在那里遭受了巨大的滑铁卢。妈妈的爱让我无比恋家,母爱融化了我。
我想,人大概是需要理解的。人也需要挫折,经历挫折之后才会停下来思考,挫折使人痛苦,也使人清醒。就像这一次,我清醒的认识到(以前也认识到了)我巨大的缺点,我也终于愿意去承认这就是我人生路的绊脚石,我在思考我该怎么搬走它,而不是无视它、绕来它。成功当然我每个人都期待的事情,到不可否认的是,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人也需要失败。因为成功只会推着人一直往前走,没有思考的空隙,每一个细胞都在因成功而鼓舞。太多人成功后迷失了自己,我也是。虽然我不曾成功,但我早已迷失了。
人一辈子都在寻求知己,或者说是同类,在寻求一种认同感。在高中的时候,就有人隐约暗示我,你和别人不一样。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因为我喜欢古风,喜欢诗词,有点文艺。但有人就给我戴帽子,才女,文艺,小清新。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喜欢有人给我贴这样的标签,当然现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每次她一说,这就是你的风格啊,小清新。我只能勉强笑笑,没什么风格,我觉得合适我好看就行。或许我是偏小清新,但我不愿意被标签化。明明每一个人都有很多面,你却要因为她暴露出来的某一面,就认定他是这样的人。因着自己体验不佳,我后来也从不指着某件衣服说,看这就是你的风格,我想大概没有几个人会喜欢这样的话。或许这只是很小的一个点,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这一点,我开始做个“正常人”。我也想顶着别人的目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奈何总有人在耳边说,你好文艺啊。我不敢在集体场合看诗集,写自己内心的私话。我好长时间内心毫无波澜,写不出东西。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大胆的人,会轻易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所以我羡慕那些在公众场合毫不避讳展现自己兴趣爱好的人,即使那些爱好在别人看来不可理解,毫无美感,他们也能坚持做自己。偶尔有嘲笑的人,他们会毫不迟疑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