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无奇的天花板在这位木匠手中绽放出不一样的极致美

穹然高起,如伞如盖,

拱斗相托,层层叠叠。

中国古建筑中的至美元素——藻井,

在这位鄞州匠人手里华丽绽放。

张立群

戏台螺旋娥罗顶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类似于现代房屋的天花板装饰。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

它的出现源于古代房顶有房梁,而古人认为在殿堂内暴露建筑梁架不雅观,精致的建筑室内是看不见椽瓦的。于是设计出了藻井,遮住天花板上的丑态。

宁波天一阁,

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阁内有一座戏台,

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

最令人赞叹是戏台顶部,

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榫卯,

拼接而成穹庐形藻井。

细细观赏藻井内部,

大小不一的如意斗拱丝丝相扣,

成螺旋状逐阶而上,

足足有十六层之多,

直至穹顶汇集。

如意斗拱中间覆以“明镜”,

牢固巧妙,极尽建筑之美。

故宫养性殿

乾隆帝退位前后,

为其太上皇生涯准备的一所华美宫殿。

作为集中国建筑大成之地,

故宫养性殿的藻井特色鲜明。

殿内明间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

结构十分复杂,

多种图形结合在一个藻井之内。

在色彩运用上,

大面积的青蓝色,

辅之贴金的斗拱,

使整个藻井的艺术感觉颇具独到之处。

构成藻井的斗拱,

小而密集,雍容华贵,

同时在穹顶汇集处,

象征皇家的木雕龙大量出现。

复杂的工序,艳丽的色彩运用,优美的结构形状,让藻井成为了中国古建筑中的极致美学。

然而,随着木构建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凝聚在穹顶中华美的木质构件也在慢慢地消失,会做藻井的能工巧匠更是难得一见。

在一个瞻岐的小镇上,仍有一位木匠师傅承习着这门手艺,这位师傅名叫张立群,非遗戏台螺旋娥罗顶(藻井之一)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54岁的张立群出身于木工世家,爷爷张修生是瞻岐一带有名的老木匠,20世纪40年代,建造过气势恢宏的瞻岐合岙大庙,在当地影响很大。张立群两位叔叔也子承父业,干着木匠的手艺。

结缘藻井是在1996年的一天,张立群来到天一阁参观,深深被老工匠的藻井营造工艺所折服。

正巧得知梁祝公园戏台正在制作藻井,他毅然放弃手头接的活儿,到梁祝公园跟老师傅学藻井营造技术。

藻井的工艺非常复杂,

不用一颗铁钉,

仅仅凭借着榫卯工艺,

就能将藻井堆叠而成。

藻井木构件上凸出的部分叫做榫,

凹进的部分叫做卯,

榫与卯咬合,牢固异常。

张师傅告诉我们:

“盘好一个藻井,首先要做好斗拱。”

按设计好的图纸切割出样板,

然后将木构件一个一个摆放拼接,

花兰斗、小龙头、玉荷花……依次叠放。

接着在连接处嵌入蝴蝶木销拼板,

用榔头敲打几下,一个斗拱便做好了。

在制作斗拱的过程中,

大小不能有毫厘误差,

无论施以多么繁复的工艺,

藻井整体均能保持繁而不乱。

藻井上的装饰彩画分为:

衬地,衬色,细色,贴金。

先要涂上底色,

然后涂上花纹的大块颜色,

再其次是勾画细部,

最后再点缀以泥金或金箔。

张立群在天一阁学了整整半年,学成回家后,他在爷爷的指导下建造了第一个螺旋娥罗顶戏台。之后,他又建造了塘溪镇东山钱家戏台、咸祥镇外蔡祠堂戏台、东钱湖干登庙戏台、四明山马联村三角亭等建筑的螺旋顶。

几十年与木头打交道,张立群摸透了木料的品性,有的温和,有的浓烈。在他手中,不论大料还是小料,总能各尽其用。作为省非遗传承人,张立群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

藻井营造极其复杂,但所有构件他都烂熟于心。

“不用一根铁钉,藻井层层盘旋。木料剖成板料和档料,一个藻井需数百块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木构件。制作时,尺寸必须算准,包括承托藻井的檐枋斗拱,井沿的方边、圆口和四角的天花板。井口的圆形木圈要一段段榫接,再安装16条螺旋线的“阳马”,之后嵌入一块块雕花板……”张立群说,“制作藻井如站在脚手架上做针线活,而且还要分毫不差。”

今年5月,

张立群的第8个藻井,

在瞻岐小镇小后山竣工了。

站上戏台,

抬头仰望藻井。

只见斗拱与榫卯相互交叉,

成为一道道优美的圆弧,

以螺旋状的姿态逐级而上。

耀眼的金色与鲜艳的砖红色相互映衬,

层层叠叠之间,愈加夺目耀眼。

如今,名声在外的张立群,经常会接到邀他营造藻井的电话。他说:“干木工这行很辛苦,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学了。我希望自己所学的技艺能得到更多的保留,如果身体可以,我会继续把藻井营造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十三天 ——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2) 三角尖顶 ——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
    槑槑啊阅读 4,140评论 0 1
  • 第8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1.台基依照使用功能和外形,大体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
    槑槑啊阅读 6,857评论 0 1
  • 单霁翔院长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说“故宫博物院应该不仅仅是一座文化的殿堂,而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绿洲。”我曾在...
    乐琅嬛阅读 5,979评论 26 51
  • 第1篇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北到南...
    槑槑啊阅读 3,730评论 0 1
  • 诗赋情,文沾翼,书留佳记,简书述。
    巨大的小兽阅读 1,0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