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创新者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吗?
——创新者的正确特质是什么?
——创意是怎么样产生的?
——拖延其实有利于创新?
创新是当下的热词。但创新却往往伴随着激情、风险与不确定。在创新的路上,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
我想到了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创新的代名词。这两天刷屏的一条新闻是:被称为“最好骑”的单车——小蓝单车倒闭了。小蓝单车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好的骑行体验。但在资本和竞争对手——ofo和摩拜的多面夹击下,它没来得及实现梦想,就倒在了这个寒冬。这是继3Vbike、町町单车、悟空、酷骑后,倒下的又一家共享单车公司。
我又想到了智能手机。我们都知道,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一两年,随着苹果等手机开始支持无线充电,人们希望的让手机充电可以更为便捷的愿望成为了现实。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一过程的实现是多么不容易。最初这一设想被提出时,被认为是疯狂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于是,你可能会产生困惑,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创新这件事情呢?
我想到了《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亚当·格兰特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位居“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列。也是谷歌最推崇的组织心理学家,长期担任谷歌公司、强生集团、高盛集团、皮克斯动画,以及联合国和美国海陆空三军的资深顾问及演讲嘉宾,并作为“青年全球领袖”受邀出席世界经济论坛。
他的这本《离经叛道》呢,也是非常受追捧,常年稳居《纽约时报》、美国亚马逊畅销榜第1位,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等都大力推荐过它。
那些创新者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吗?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一些人会产生重大影响,大多数人终将平庸。创新只是少数人的事吗?
但作者显然不这么认为。
在本书中,正如邹先生在推荐语中提到的,作者强调的一个核心观点是:
任何人都有成为离经叛道者的潜质。
这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者用林肯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林肯被视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但你知道吗?在签署《解放奴隶宣言》之前,他就是否应该废奴苦恼了半年之久。因为他担心这一决定会让他失去边境各州的支持,害怕他们会放弃作战,从而让整个国家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
所以,你看,那些打破常规、改变世界的人和你我并没有太大不同。在创新的道路上,他们也会恐惧,也会有疑虑。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即使会恐惧,却仍旧不顾一切地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清楚,不去尝试比尝试后失败更让人遗憾。
作者说,由此可见,离经叛道不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影响世界也并非少数人才能达成的成就,关键在于当我们勇于创新时,我们是否兼具谋略。
你可能要问:创新者一般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质呢?
作者在书中提到两点。
一呢,是创新者拒绝接受默认选项,并选择去探索是否存在一种更好选择。简单地说,创新者们往往有更重的好奇心。
那是2008年一个秋夜。沃顿商学院4名学生决定做一项颠覆性的事业。做什么呢?他们想在线销售眼镜。因为市面上眼镜的价格太贵了。不出意料,这个想法遭到很多人质疑。“如果这是个好主意,一定早就有人做了。”可是,正是这一异想天开的想法,催生了世界上最杰出时尚品牌之一——沃比帕克。这家公司曾和谷歌、耐克和苹果一样,上榜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
问题来了:他们是怎样产生这个想法的呢?
有一天,沃比帕克创始人之一戴夫在苹果店排队买一部iPhone。他下意识地将手机和眼镜这两个产品进行了对比。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眼镜,这样一个构造简单的产品比一部构造复杂的智能手机还要贵?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他去研究了眼镜行业,并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眼镜贵并不是因为眼镜生产成本高,而是眼镜市场被一家来自欧洲的眼镜集团垄断了。所以他们就有了定价权,让眼镜能以高于成本20倍的价格销售。他恍然大悟,意识到:既然这种默认价格不是天生合理的,我是不是也可以制定眼镜的价格?让价格变得便宜一些?
看,创新正是这样产生的。当我们对这个世界中令人不满的现状产生质疑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意识又给了我们勇气去思考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二呢。是成功的创新者并不是那些冒险家。
他们更善于在组合中平衡风险。
创新者一定要冒极大的风险?这种想法已经深入我们的文化、骨髓与灵魂中。但有意思的是,一项研究却显示,与辞去原本工作全身心投入创业的企业家相比,那些一边继续从事原来工作一边创业的企业家,创业失败的概率要低33%。
所以,我们来看,广为人知的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的事实是怎样的呢?盖茨大二时售出一个新的软件程序时,他并没有退学,而是等了整整一年才离开学校。即便在那时,他仍没有退学,而是申请了休学。而且他的父母给他提供了一笔资金,让他平衡了风险。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用“风险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该理论指出,在股票市场,如果你决定进行一项风险性投资,你就需要谨慎地对待其他投资来保护自己。
那些成功人士对待风险正是如此。他们善于在组合中平衡风险。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没有人能在一个领域是完全原创的,除非他对于其他领域的态度都是固定的,从而在情感和社会上都有安全感。
所以,作者写道:要成为创新者,你必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这意味着你或多过少要承担一些风险。但最成功的创新者并不是不看好路就跳的冒失鬼。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敢于冒风险,更善于降低风险。
那么,创意是怎样产生的呢?
作者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提高创造出杰作的概率,
最好的方法是想出大量的创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人能想出有影响力的创意的概率同他想出的创意总数是成正比的。
说到莎士比亚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但你不知道是,在他的一生中至少创作了包括37部戏剧。还有天才画家毕加索。他全部作品包括1800幅油画、1200件雕塑、2800件瓷器、1.2万张图纸,还有大量的版画、地摊和挂毯。但只有一小部分赢得了好评。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最具原创力的作品也诞生于他们最多产的人生阶段。比如爱迪生。30到35岁之间,爱迪生发明了改变我们生活的电灯泡、留声机、碳晶电话。但在此期间,他还申请了超过100项其专利发明,比如模具笔、水果保鲜技术等。
此外,你还要有在众多创意中选出好的创意的能力。
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对大量的创新想法进行判断和选择时,我们往往会犯“直觉的偶然性”的错误。就是说过度凭借直觉而不是系统分析作出判断。这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致命性的影响。
怎么理解呢?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观点,我们来举个例子。乔布斯曾对一项发明十分着迷,称这是自个人计算机以来最惊人的一项技术。但出人意料的是,直到6年后,这件发明总共只卖出了约3万台,十几年后,这个公司都没有实现盈利。这项发明是什么呢?就是赛格威电动平衡车(Segway):一种供个人使用的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交通工具。它曾被《时代周刊》列为十大失败科技产品之一。
在这个例子中,乔布斯就是犯了“直觉的偶然性”的错误。
这种错误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对相关领域缺乏经验。乔布斯只是直觉上认为赛格威会对世界带来变革性影响,却没有考虑它是否实用。二是傲慢。因为乔布斯之前经历证明了反对者的想法是错误的,让他觉得这次也没必要听取别人提出的意见。傲慢导致了过度的自信。三是盲目热情。有人评价赛格威的创造者卡门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创始人,但如何执行项目,保证产品拥有高性价比方面,他并没有经验。但要预测一个创新想法能否取得成功,除了要看他表达创新想法时的激情,还要关注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执行力。乔布斯过度看重前者,也就导致了他判断失误。
不仅我们判断一个创意想法时,容易陷入“直觉的偶然性”的误区。
甚至很多时候,创新者本人对他们自身想法作出判断都不可靠。
这个怎么理解呢?
有人对比了贝多芬自己对70部作品的评价和专家们对这些作品的评价,得出了一个非常有意识的结论。那就是有15部他期待会成为经典的大作并没有出名。有8部他自己并不满意的作品却收获了极高的评价。换句话说,就是他自己最满意的那些曲子并不是后人经常演奏和刻录的那些曲子。
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你能做是尽可能多地收集反馈意见。就是说你要把很多想法摆在面前,看看哪些想法能够得到目标受众的赞扬和接受。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每日秀》(The Daily Show)的联合创始人利兹·温斯特德从事喜剧创作十几年,但她坦言依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人们发笑。那她是如何寻找让人发笑的段子的呢?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当她想到一个段子,就把她发到推特上;当她想出一个长一点的段子,就发到脸书上。如果她不到一分钟就收到了25条回复,或者看到大量的脸书好友进行分享,她就会保留这个段子。
通过这些例子,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真正的选出创新想法,要依靠自己的直觉和判断,也需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拖延其实有利于创新?
我们都认为,在创新时,一定要抢占先机。
但作者却不认同。
他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他认为,拖延可能有利于创新。
因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早起的虫往往也会被逮住。有学者也说,当你拖延一项任务,会让自己有时间进行发散性思考。
你知道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画了多久吗?16年。有批评家认为,因为他把时间浪费在做光学实验和其他令人分心的事上,才让他无法专心完成作品。
但作者却说恰恰是这些干扰对他作品的创造性至关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学家威廉·帕纳派克解释说,达·芬奇对光线如何照射球体的研究,对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他在光学上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推迟他完成一幅作品。但他最终在绘画上取得的成绩却取决于他的这些实验……
此外,拖延还有一个大大的好处。
那就是为我们打开即兴创作打开大门。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是人类修辞史上最有名的词组之一。但你知道吗?关于“梦想”这一想法根本没有被他写进演讲稿中。这是他在现场发表的即兴演讲,可是却感染了所有人。
我们再来看一项研究。研究说啊,开拓者有时候会夺取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最终存活效率的概率更低,利润也较低。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创新者,你不必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成功的创新者并不总是按时完成任务。他们常常是那些在派对上迟到一小会儿的人。所以,后天能做的事儿就别赶着明天做啦。
总结一下,这本书我们主要讲了四点内容:那些创新者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吗?创新者的正确潜质;创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走出时机选择的困境?
作者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成为离经叛道者的潜质;任何人都能够提高创新能力。那么,你是也否想成为一个拥有创新思维和愿意打破常规的人呢?从现在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