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每天的生活中,很少抬头看路。
我所想的内容似乎是如何处世,如何让自己更舒服,练习与人说话的尺度,如何不表达出带评价的话语,如何松弛的、范范的聊一些小事,只求轻松不求深刻。
刻意练习,让自己不多问别人的事,不多管闲事,不喜欢的事情和话题不硬融入,觉得不好笑的话题不陪笑。
我需要保护好自己的热情和能量,有许多需求是别人的,我不是一定要满足他人,我是为自己而活的,在一些事情上不近人情、冷淡也不是坏事。
对于身边那种拧巴的人,朋友也好,我学着让自己不琢磨,不去想对方在想什么,如果不是真的需要我帮助,就需要学会收起自以为是的好意,对方不会感谢你,以对方对我的方式,去对待对方就好了。
不再有分享欲,不再互相欣赏的关系,有物质搭子上的互相需要,没有矛盾,就算很好了。
朋友是自由的,这个自由包括某一天也许不再是很好的朋友。
对方愿意真诚的跟你说,再付出自己的真心也不迟。一件事,双方都有意愿时才算是有意义。
我决定不再为现在这样形式的友情,消耗自己。
小时候认为朋友是最最重要的,现在却发现我没有什么朋友,无话不谈,能经常约出去玩那种。
也许在我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已经拥有过好朋友了,人生阶段不同,好朋友的作用便不同了。
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所以大家会在各自的路越走越远,除了回忆或制造相遇,会很少交汇。
或者从某些观念的产生开始,两个曾经要好的朋友就无法再成为曾经那种达成共识的朋友。
有时候想想有些可惜,但又觉得有失有得。我拥有了新的人生体验,我获得了一个更独立自我的自己。我从那个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问很多朋友的人,变成了做决定首先相信自己的那个人。
在人生路中,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事,我无法再与她们无所顾忌的分享生活。互相的快乐的内容似乎不太兼容,甚至不太认可,就没了分享的欲望,这是生疏的开始。
和小时候的亲密朋友不再亲密,也是我接受长大的一部分。对我来说,是曾像亲情一样的分量,虽然现在跟对方说点什么不再会心意相通,我也都释怀,因为我们彼此人生的印迹一直在那个小城里从未消失。
每种选择都有许多顾虑和矛盾,但如果我少想这些不利东西呢?会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也许我会开心一些,睡眠好一些,状态好一些。
每个人都最清楚自己的困境,当关心你的人询问你解决办法的时候,谁不无奈呢?老子要是知道 何至于给自己陷入困境。
这世界少一些“应该”吧,少一些给人徒增烦恼,莫须有的关心吧。
最后,我学会了直接的表达不想聊或委婉的不礼貌。
曾经我总委屈又无奈的解释着这个那个,直到我学着粗暴的解决一些问题。
提防人性的劣为原则,比无赖更无赖冷漠无情,让那些以想为你好的形式,让你有压力烦恼的人闭嘴。亲人很多时候才是烦恼的来源。
还有,在我的心里,还有些事并没有过去,我讨厌懦弱的人。
家里那点事捋顺了,工作也是一样,比装傻的人更装哑,遇沙币就说好,让他停止不断的发言,或者有话直说或者有不爽直接问。大家一起表面笑嘻嘻,心里有意见。无所谓对方怎么看我了,表面大家都能合作就行了。
还有那种不同频但热情的微信朋友,不深入了解对方不吸引我的生活就好了,不被带入,主动跳出,给我自己解绑。做到礼貌热情我就很棒了。
我和我师父,其实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是那个年代的研究生,顺风顺水一辈子,接触的许多事情都是相对美好干净一些的,他自己也清廉正直的工作了一辈子。
讨论一些新闻我们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做一些选择等等,我逐渐清晰我与他之间所理解的世界的不同。我想我们并不会因为观念不同而有矛盾,求同存异嘛。
我从未与他提起过,我那似乎与他相反的人生,也许他会摇摇头表示难以置信。我回想起来,他对我的希望就是快乐,我最多的心情就是感到被爱的快乐。
但我心里知道,命运和经历的不同,我的快乐还需要许多条件为基础,还需要许多的奋斗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所以只追求快乐是不太符合我的实情的。
他与我的家人对我也是一样的期望,我明白他们的想法,却又觉得与现实有极大的矛盾。
我并不是一只猫咪,被收养了就一生不愁吃穿,没有伤害,无惧风雨。
他给我的关心和爱,在很多时候有效的抚平了我许多不安。情绪稳定,自信耐心又坚定的这类人,总是给我许多力量。
我很感谢他不带偏见的,愿意教我、帮我、(我理解的)渡我。他明白了我的不自信,想让我我在别的地方比别人有优势,然后向别的专业的人请教、学习,认真给我备课做PPT课件,然后传讲解给我听。
我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总是平凡中带些色彩,五彩斑斓。好像日复一日,却日日不尽相同,总能咂摸点不同的感觉出来,然后发现烦恼很多是自寻的,除了思念故人时 刻在身体里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