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可以跳转B站,流量的尽头是带货。
今年的双十一,打开任意一款手机应用,开屏广告几乎都是天猫和京东的折扣、优惠、抽奖、补贴广告。
不得不说为了抓住这一年一度盛大的购物节,商家和平台几乎都使尽了“浑身解数”。任何只要有流量的平台,都能看到“双十一”的身影。
在这广告大军中,有一个应用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那就是B站。今年双十一期间的B站不仅整体商业氛围比往年更浓,就连品牌商家、UP主在带货方面也是“跃跃欲试”。
让老用户最惊奇的,应该就是10月31日小米集团合伙人卢伟冰,与UP主罗翔那场直播被挂上购物车,此番操作在B站内算是史无前例。毕竟以前,数码品牌在B站营销也就是转播发布会了。
细看B站今年10月份的操作,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在为自己“带货之路”做铺垫。就在10月中旬,B站直播频道上线了购物直播专区。尽管“购物”这个选项在推荐、网游、手游、娱乐、电台等等好几个专区的最后,隐藏的比较深。但是在该专区下的直播都开放了购物车功能,可以让主播在直播中插入商品链接。
B站的定位一直是内容社区,主要通过用户创作优秀内容吸引有相同爱好的一群人,用户与平台之间有足够的共识,并且共同维护这个社区环境。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官方运维的地方并不多。
早期B站的会员注册门槛非常之高,不仅设置100道与二次元、动漫相关的问题,还有弹幕礼仪和各种梗,在如此强大的筛选条件下,的确构筑了一个拥有足够强共识的社区空间。
但是如此高质的社区并未给B站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反而随着用户的增加,B站高质量小众社区环境几乎被破坏殆尽。
另一方面,从商业角度来说B站今年二季度的财报并不理想:游戏板块营收下跌15%,其他业务板块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纵观B站的商业化之路,从二次元开始到游戏自研到付费视频、投资电商、付费课程以及年度会员费等等,除了抓住二次元游戏崛起的风口去纳斯达克敲钟外,还有风靡了一小段时间的盲盒电商,但是这些辉煌都没有持续很久。
短视频有抖音和快手,长视频有爱优腾,在中视频领域有且只有B站一家独大的情况下,为什么B站还会进入僵局?
实际上B站的困境,也是一切内容社区的困境。参考知乎的发展不难发现,他们早就抛弃优质内容,转而追求高盈利了。
B站夹在内容和商业化之间,无疑是最难受的。
据统计,B站月平均活跃用户近86%不到35岁,即每5个年轻人里至少有3个是B站的用户,同时兴趣爱好也不再仅限于喜欢二次元的宅男宅女。但就是这样拥有购买力、冲动消费力以及广泛爱好的年轻人,B站却很难转化。
在直播还没有兴起的时候,B站曾经试过电商之路,即所谓的“会员购”。会员购的内容与二次元产品高度相关,比如手办、万寿、漫画、制服、IT产品等等。
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二次元的受众还是太小众了一些,同时这些二次元聚集在B站并不是为了购物,而是因为兴趣。
无论B站的商业化走的有多么谨慎,仍旧会面临掉粉的风险。毕竟对B站来说,可变现的途径无非就是广告、游戏和电商,但是B站的用户明显不吃这套。
情怀要卖,饭也要吃,流量的尽头就是带货。B站终于走上直播带货这条路,并在今年双11扭扭捏捏地展现出来。
双11前夕,B站官方发公告寻找UP主参与直播带货。给到主播的选品池中有两类商品,一类是来自B站的自有商品如会员购、B站课堂等等;另一类是来自淘联盟和京东联盟的商品。前者为了满足B站鲜明的二次元特色,后者是为了泛二次元用户之外更大的用户群。
但B站似乎又不打算“大大方方”开启直播带货之路,拿这次双十一来说,B站既希望大量的UP主们参与进来,但是用户进入其平台之后,却又很难找到带货的入口。现在双11结束了,B站又将直播购物的入口放在了十分不起眼的位置。
实际上,B站生活区、科技区、知识区等频道在B站的崛起,并非当初外界认为的B站有意而为之,而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逐渐成型后产生需求的天然辐射。如果B站想要将商业化进行到底,那势必在电商业务的位置入口、品类丰富、电商模式、宣传推广等等方面都应该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