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这句沉重的话来自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戏剧《禁闭》。
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人物:
人物1 加尔森:卑劣低下,虐 待妻室,并在关键时刻背叛 祖 国,临阵逃跑而被枪毙的胆小鬼。
人物2 伊内丝:讨厌、憎恨男人,勾 引上了表兄弟的妻子, 以至他们夫妇不合,家庭破裂,而她则心安理得地和弗洛朗丝另租房子过同居生活,后来也导致他的表兄致死。
人物3 艾丝黛尔:自私、放荡,溺死亲生女儿的色 情 狂。
这个三个人死后都被关进了地狱 。三人都蒙着面具,不说自己为什么下地狱。
加尔森喜欢伊内丝,伊内丝又喜欢艾丝黛尔,艾丝黛尔又喜欢加尔森。
他们三人就在这间屋子里,形成了一个怪圈,这三个人只要有两个人就能达成一个同谋,因为他们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三个人如同旋转木马,在地狱里互相追逐,相互厌恶、猜疑又彼此需要,永无宁日。
最后,艾丝黛尔让加尔森帮着驱逐伊内丝的时候,加尔散说自己正是因为伊内丝才回来。当真情掺入谎言,喜爱夹杂恐惧,恨里带着依赖,一切剪不断理还乱时,地 狱就出现了。
最后加尔森说:何必要烤架呢,他人即是地 狱。
这是一个怪诞的烧脑故事。我在上一篇“态度的魔力之我是谁” 里,提到孩子其实是无法确定他自己是谁的,在他整个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全都来自周围环境里的语言和态度。
一个人如果太过于关注他人的眼光,太关心别人的看法意见,就等于无时无刻都活在地 狱中,忍受着众目睽睽的火烤,这就是炼狱。当人失去自我,没有主见的时候,何须下地 狱呢?现实就是地 狱一般的可怕。
那么,一个家长如果认知不够,不懂得使用正确的态度去教育孩子,比如批评,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为什么我们常说批评是教育孩子的高压线,不能碰呢?真正的原因不是不能碰,而是,你不是专业高压电工,你敢随意爬电杆吗?
很多人根本不懂批评(当然包括我自己)。莫 言 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带着对人性的批 判 性 思维的研究。这就说明,批判是一门很高的艺术,是学术性的,普通人搞不懂状况,一旦看到不满意的地方,上来就开始批评,这是非常严重的教育误区,用得不好会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会让孩子的自我价值受到伤害,感觉自己低劣 无能。
今天分享这个他人即地狱,也是希望我们能在批评孩子,或者是家人、他人的时候,要想到,给人负面信息,这就像是把别人打入地狱一般严重,负面信息杀伤力这么大,我们是否能管住自己的嘴,善待他人呢?再想想罗森塔尔效应,思考如何把负面信息,转换为正面的期待和赞美,这便是我想表达的态度带给人的魔力。
最后分享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如果你不能正确的对待他人,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 狱。(自己便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
如果你不能正确的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那么他人对你的判断就是你的地 狱。
如果你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那么你就是你自己的地 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