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对话经典216:研发卓越课程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赵红强

研发卓越课程

——新教育实验第十三届研讨会主报告

作者|朱永新

新教育研究院

新教育的课程论,一个卓有成效、科学先进的课程理论。

一、课程与卓越课程的概念界定

课程为道路和“沿着跑道奔跑”。此刻的教育为“起点”,教育目的是终点或阶段性终点。之间的道路和“历程”,就是课程。

有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三类。国家制定规划,确定门类和课时,制定标准,指导实施。

类型有学科、活动、综合和隐蔽课程四类。学科课程分工具(语、数、外)、社会(思品、政、历、地、社等)、自然(自然、生物、物理、化学)和技艺学科(体、音、美、劳、职等)。活动课程分为实际操作、文艺创作、游乐表演、调查研究和交流探讨等方式。综合课程跨学科融合,分知识本位和社会本位。隐蔽课程是相对显性而言,具有隐含、不确定、强制和持久性等特点。义教阶段,学科占80%,工具占50%。


新教育的课程,以家庭为根、学校为干、社会为助、自我教育为本的全方位全过程。本质的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体验,成为有德行、审美、情感和能力的人。作为能量,通过内外叠加,校家碰撞,互相作用,由量变质,最终知识与社会生活、师生生命达到共鸣而形成。


“起点”首先意味着教育要从学生那里开始,也意味着教师本人对于课程的理解。“终点”,意味着师生生命的发展程度;二者之间是历程,是计划,设想,方法,途径,资源,评估,修正。三者即课程。起点处终点处,是人的幸福完整的实现。


必须了解课程与教学概念。没有教学,是有鱼无授;没有课程,是无鱼可授。


什么是卓越课程?是完美地实现了人的完整幸福。不是已达到了,是一种追求、朝向、期待和承诺,乃是使命与责任。


首先,卓越课程“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幸福”,是过程的愉悦、兴奋、激动,不否定未来。“完整”,是身心灵和谐发展,真善美全面培育,汇聚美好,无限可能。


其次,卓越课程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位。卓越课程应该最大程度地吻合各阶段特点,开|最近发展区,满足生命成长的需要。


再次,卓越课程应该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浪漫,是生命面对事物的“初感觉”:困惑、好奇、美的冲击等。精确,通过“对事实的详细分析”,使第一阶段的认识具体化、系统化。综合,脱离知识的细节而积极运用原理。全方位的又是局部精确的。

在有限的教育时间里,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无法穷尽一切知识,尽可能做到具体某个课程的深透,是卓越课程课程的重要特征。


第四,卓越课程应该充满惊奇,触及灵魂,生命在场。


第五,卓越课程应该实现知识与生活、生命的深刻共鸣。卓越课程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是师生以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对课程的补充。以穿越课程来共同书写传奇的新教育生命叙事。


卓越课程赞

朝向卓越,

以师生的生命体验,

身心灵全部参与,

所有美好全部在场,

从最近发展区出发,

按照浪漫、精确、综合的路线,

达到某一个具体课程的深透。

二、新教育卓越课程的目标追求

教育目的,在研发卓越课程中是第一位的。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哲学观——目的——目标——具体目标。

目的是指向未来的框架和方向。在价值判断上提出的,宏观而原则,目标是对目的的结果的陈述。具体目标是进一步具体化,可以描述、操作和评价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计划的具体目标;二是单门课程;三是课堂具体目标,单元和单课的。

没有教育哲学,没有教育目标,难以成功。

教育目的的逻辑结构和课程结构,都具有某种人类社会的恒定性,只是具体的课程知识总具有时代性。一个社会或个体(团体)背后的世界观,将影响着教育目的和课程系统,使结构相似的教育目的有着迥然有别的表述以及实施。

新教育实验的目的和课程研发的目的,就是让所有实验的参与者(师生,亲子,研究者)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幸福完整”具备一种悖论意义:一方面,“幸福完整的人”不是一个外在划定的标准,而是生命本质上永无止境的自我修炼,所以它具有永不可企及终点的终极性;另一方面,只要我们对抗异化,致力于保全生命的完整性,在我们走在“幸福完整”的道路上时,就已经企及、当下达成了“幸福完整”。


教育进化赞

由哲学而目的,由目的而目标,由目标而具体的目标。

从古至今,由内到外,结构稳定,论述各异。

因每一世纪、时代、团体、个体,情况不同所致。

不独教育然,万物皆然。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3二、新教育卓越课程的目标追求

教育目的,在研发卓越课程中是第一位的。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哲学观——目的——目标——具体目标。

目的是指向未来的框架和方向。在价值判断上提出的,宏观而原则,目标是对目的的结果的陈述。具体目标是进一步具体化,可以描述、操作和评价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计划的具体目标;二是单门课程;三是课堂具体目标,单元和单课的。

没有教育哲学,没有教育目标,难以成功。

教育目的的逻辑结构和课程结构,都具有某种人类社会的恒定性,只是具体的课程知识总具有时代性。一个社会或个体(团体)背后的世界观,将影响着教育目的和课程系统,使结构相似的教育目的有着迥然有别的表述以及实施。

新教育实验的目的和课程研发的目的,就是让所有实验的参与者(师生,亲子,研究者)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幸福完整”具备一种悖论意义:一方面,“幸福完整的人”不是一个外在划定的标准,而是生命本质上永无止境的自我修炼,所以它具有永不可企及终点的终极性;另一方面,只要我们对抗异化,致力于保全生命的完整性,在我们走在“幸福完整”的道路上时,就已经企及、当下达成了“幸福完整”。

教育进化赞

由哲学而目的,由目的而目标,由目标而具体的目标。

从古至今,由内到外,结构稳定,论述各异。

因每一世纪、时代、团体、个体,情况不同所致。

不独教育然,万物皆然。

三、新教育卓越课程的理论基础

2001,新课程改革六个改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改变课程结构,改变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实施,改变课程评价,改变课程管理。

新课程改革是在新的课程观指导下进行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

新教育实验既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但更强调:教育即生活;反思的教育生活即教育实验本身。

当然,以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导,以多元智能、认知建构、教育目标分类三大理论为基础,以脑科学、心理学、认知学等理论,新教育课程的理论模型。

新教育的五大理念,是对于“幸福完整”的具体阐释,也是课程研发必须遵循的原则。这就是:(1)无限地相信学生和老师的潜力;(2)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3)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4)强调个性的发展,注重特色的教育;(5)让师生和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这五大理念将在每一个卓越课程的完成中,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循环往复、相互包含。

课程的精彩不取决于外在的尺度,而取决于它对于具体生命、具体身心发展的促进幅度。所有哲学都能理解为活生生的教育理论,全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也在解读着教育的成因。

知行合一。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创造,这是我们力图汲取一切理论,最终超越于任何单个理论的最重要原则。

新课程理论赞

站在课程改革的肩膀上,

提倡反思的教育生活。

以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旨归,

遵循崇高、有用、潜力、成功、个性五大理念,

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

汲取一切理论,超越任何单个理论,

知行合一,在生活中创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