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无杂草,认识的都是宝。
有一种野草,茎长得像蜈蚣,并且非常好看,清新养眼,随风摇动,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人们称为"飞天蜈蚣草"。
它的茎枝长得一节一节的,和竹节很相似。就是这样一种野草,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治病。
它清热解毒消肿祛瘀。
有人跌打损伤了,把它采挖回来,捣碎成泥敷在患处,可快速缓解病痛。
它还是治疗蛇咬伤的上等草药,皮肤被蛇虫咬伤,把它捣碎成泥敷在伤处,可解毒缓解病症。
它更神奇的是,能吸附砒霜。因此,被称为"解毒草。
你知道它是哪种神奇的野草吗?
它就是蛇药竹节蓼,因其形状酷似竹节而得名。它的形状像蜈蚣,也叫百足草、飞天蜈蚣草等名字。为廖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茎直立,高1~3米左右,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半部分扁平,像带子,绿色,宽7~12毫米左右。茎上有节处,略微收缩。
叶子多长在新枝上,互生,菱状卵形,长约4~20毫米左右,宽约2~10 毫米左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有一对锯齿。
它的花开在节上,绿白色或者淡红色。结出的果实三角形,红色或者淡紫色。
它的花期9~10月份,果实10~11月份,全年可采收,晒干或者鲜用,使用非常方便。
它分布在我国的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生长在海拔1050~2600米的山坡草地上、树林里、山谷里、河滩上、水边等地方。喜温,耐阴,耐旱,不耐涝,怕阳光直射。
它全草入药,味甘、淡,性平,归入肝经、肺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消肿祛风利湿、止痛等功效。
主要对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痈疽肿毒等病症进行治疗。
它可单用,也可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民间多偏方,把它与红乌柏木、咸苏木、假紫苏、千斤拔一起捣烂,加入醋调糊状,毒蛇咬伤,敷在伤口上,可快速缓解肿痛。
跌打损伤,把它捣碎加入酒,煎服,渣子敷在患处,可缓解肿痛症状。
蜈蚣咬伤,可直接把鲜品捣碎成泥敷在患处。
《广西中药志》记载: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
《福建药物志》记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泉州本草》记载:清热解毒、退癀消肿、行血去瘀、生新止痛。
它含有氨基酸、还原糖、皂苷、有机酸、酚类、鞣质、香豆素、内酯类、甾体、三萜类、挥发油、油脂、黄酮类、强心苷、生物碱等成分。
它的叶子含有的生物碱等成分,能促进血疑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具有抗肿瘤、促进血疑循环、帮助新组织生成、止痛、提供快速缓解和修复等作用。
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可采鲜品直接捣碎成泥敷在患处。或者与其他中草药配伍捣碎成泥敷在患处。
也可捣碎,加入醋,调敷。
也可煎水服用,或者加酒煎服均可。用量一般干品15~30克,鲜品60~120克。
另外,它有观赏价值,可载入庭院,园林里美化环境。
注意,竹节蓼虽然很好,但是因个体差异,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
它不可过量和长期服用。
孕妇,禁用。
慢性肾病患者,禁用。
过敏者,禁用。
月经期女人、上火患者,禁用。
为了安全起见,使用竹节蓼之前最好咨询医生谨遵医嘱。
了解了竹节蓼的作用和功效,下次遇见,不可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