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地铁转1号再步行十分钟到了北总部胡同,北京适合步行的天气并不多,感觉好极了。房间里干净整洁且安静,放好茶叶的杯子早已摆在条案上,旁边是烧好的开水,我泡了一杯享受这独处的宁静,边喝边等待着上课的小伙伴们,开始今天的瓶花课。
今天的实践课,准备的花材种类较多,好看的垂丝海棠最适合插花,居然还有紫藤,吊着白紫色的花,漂亮得有些招摇。
老师让大家自己选花材和花器,前两次都是老师分配的,这次自己动手有点不知如何挑选。为了玩玩不同的感觉,美其名曰挑战自己,我挑了一种长满了荆棘和小绿叶的枝条和以及爬山虎,选了一个白底带裂纹底的长方形花瓶(后被告知是哥窑琮式瓶),口径稍微大一点。挑完枝条选花瓶时,一点都不纠结,没有去想这些枝条是否适合这个花瓶,只是想找一个和前几次不一样的花瓶而已。
按照徐老师讲的,拿到花材后需要反复玩赏,尽可能找出最美态势的枝条,“屈曲斜袅,枝柯奇古”的态,以及符合植物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势。于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还要翻转看,总之是360度全方位。
在我看来这是最难的开始,通常我在这里花的时间是最久的,经常会问自己“这是最美的吗?”,“还可以从那个方位看?”,“它生长在植物上是这样的吗?”……这是一个大大的选择题,而且一旦选择后几乎不可逆,错了也只能将错就错。尤其像今天这个枝条,简直令人头大呀!这手里的荆棘小绿叶枝条(后来得知是“日本紫叶小檗”,名字还不错)分明就是一丛小荆棘,小叶子密密地贴在枝条上,枝干像一条条带刺的绳子,看不出太多特色和美感;而爬山虎的枝条是软的,叶子朝向不一,大叶子软塌塌,颜色也不好看,几片小叶还凑合。
反复端详了半小时后,居然有自暴自弃的想法,“好吧,就剪吧,管它呢”。于是把紫叶小檗去掉了一大半,保留了一个将将能用的小回环的枝条。爬山虎也去了一小半,大的不好的软叶子全部去掉,保留了一大截带有两片大叶和一些小叶子的枝条。
这样的枝条放入花瓶自然空荡荡,试图用紫藤的大花朵来调和。一则觉得紫藤花朵往下垂,并不解决中上部空间的缺陷。最重要的是,软软的爬山虎是需要依附的。于是想到了枯木。枯木的运用解决了此次瓶花的好几个难点或问题,把爬山虎依附在枯木上绕一圈,一头往上和小叶檗呼应,一头顺势往下爬到花瓶旁展现出最美的两片小叶子,后面就是比较水到渠成的。
剩下的最后的棘手之处,就是如何让枯木和花瓶的连接处自然过度,同时让整个瓶花有疏有密,上下连贯。带花的大绿叶容易用,但也或许没有特色,同时想着是不是可以不借助别的花材,就用小叶檗和爬山虎呢?爬山虎叶子太少,已经没有可用的枝叶了,那就没有选择。于是在剩下的花材里择枝选叶再插入瓶中,最后得成如下作品。
作品交给老师,在老师点评调整的过程中有了一些心得收获:
1. 要注意花材和花瓶的干净,作品拍照时,花瓶口都是枯木的灰尘;
2. 关注到枯木和瓶口连接以及整体连贯的需要,于是一心想要用枝叶去“堵”,没有考虑到这些小枝叶的态势。老师在瓶口处紫叶小檗的调整,既让枝条本身舒展,又增加了瓶口处的空间美感,同时和上面的枝条呼应,从而为整体加分。(能感觉到枝叶从枯木或瓶口钻着长出来的那股向上的力量和生机)
3. 紫叶小檗叶子本身不多,怕去除后太少,没关注叶子的节奏韵律,忽略这个局部的疏密美感。老师去除了大部分小叶后,体现了少即是多的美。
4. 爬山虎和花瓶看似有互动,但互动停留在形式上,枝叶和花瓶还是各自独立。老师对爬山虎做了矫形,枝条向左探头,既让整个瓶花大型好看,又让白底的花瓶和棕黄的爬山虎叶子做连接对话,互相映衬出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