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辍学回家的苦乐年华描写的到位,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由于同学的设计诬陷在学校遭受了不平等的待遇。一气之下跑回了奶奶身边。
辍学放牛,帮奶奶干活,抹房子、在队里干活,苦活累活都会干,而且干的出色。
从这些个细节的描写,看得出来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倔强和坚强,人小志气大。
也从侧面反应出,少年时代的青春期孩子多么需要理解、信任和被肯定。这无关乎时代,而是在经历过青春期的懵懂无知和叛逆。
只是那个年代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就不可能想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样的一种需求。
所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主要还是沟通与理解。父母与子女互相之间应该有沟通,才能知道孩子心里想啥,需要啥,父母才能针对这样的思想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鉴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性,也就有了十二岁放牛娃出逃,重返奶奶家干活的苦乐岁月,这段经历发生在老师那代人的身上不奇怪。
我的父亲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遭遇,当时家里比较困难,奶奶生病欠了医院的医药费,我父亲被迫辍学。
但是在生产队里挣公分,队长偏心一样的干活给我父亲半拉工,当时我父亲十四岁,当仁不让,和队长 吵了起来。
我父亲一气之下不干了,并且放出豪言:此生不干庄家院子里的活。
结果我父亲重返校园,最后考上了师范学院。那个年代不甘心,可是也没有办法,因为师范学院没有费用,家里没有能力供孩子上学。
2021.02.15简友沙舟老师的小说《《家族往事》30 劳动是快乐的源泉》读后感评。
那个年代的苦楚真是太可怕了,天灾再加上物质的匮乏,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去淘碱卖钱能解决温饱问题那就不错了,比起逃荒的苦难已经好了很多。
老师经历过的艰苦磨难,为你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吃苦耐劳的基础。
任何的苦都能吃,什么样的恶劣环境都能适应。
有时候真感谢生活赋予我们的苦难,磨练人的意志,促使人尽快成长。
忽然想起来一句话,“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
当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磨难,走过多少年之后回头看,只能淡然处之,一笑而过,所有的过往都是经历。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母亲虽然心疼孩子,可是由于特殊情况下也不能保证给孩子幸福。
奶奶是照顾老师的亲奶奶吗?如果是的话,老人家的离世对老师来说是个损失,一定是伤心不已。
感谢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以后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2021.02.17简友沙舟老师的小说《《家族往事》31生命极限的挑战》读后感评。
读老师的文章,让我由衷的佩服老奶奶,这个小脚的老人家真是不简单。
沙漠全靠植被固沙,把牛羊吃的草皮子掀开种地,那是不可能的。
草有草的属性,草的根须能深入到沙里形成一层保护层,盖住沙漠,风起时沙不飞。
庄稼虽然能打粮食,那得是黑土地,沙漠能种庄稼吗?庄稼也不能在沙漠生长。
可惜那个年代人们没有这样的思考,只知道草能长,种庄稼能打梁解决吃饭问题。
可是根本就没有想过沙漠庄稼不能生长,牛羊吃草可以卖牛羊挣钱买粮呀!可能那个年代想买梁也比较困难,只要手里有钱就没有干不了的事儿,说明那个时候还是没有文化惹的祸。
草皮子揭开,生态被破坏,牛羊没有了草吃也都相继死去。
最后还是老奶奶参与其中,拿出自己的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才有了那一方沙漠变草原的回归之路。
2021.03.01简友沙舟老师的小说《《家族往事》32 流泪的黄板凳》读后感评。
拜读美文,满满的感动!
父亲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把城乡差别的户口问题解决了。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城市户口多难上啊!虽然父亲是公家人,嫌弃麻烦不想给你上户口也是正常的。
试想一下,如果父亲不把老师的户口迁进城里,也就没有老师的知识青年下乡了。也没有老师在这里放开手脚大有作为了。
这从侧面也看得出来,父爱如山,老师的父亲虽然对老师的爱没有表现在语言上,但是却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生活上还是为老师作了安排。
虽然老师从小到大吃了很多很多的苦,但是在这广阔天地的一番作为是不是也是得感谢曾经的磨难锻炼了你呢?
我觉得奶奶这个老人家,是最智慧的,关键时刻总能审时度势,不托后腿。识大体顾大局。
还有在下乡返乡中,孙维荣送给老师的一条绒裤,温暖了老师很多年,感动了老师一生吧?时至今天提起此事还写在小说里,是感恩、感谢、感动,永远的真情,不变的情意。
那个年代虽然苦,但是感谢时代赋予的苦难,让你们的人生有了浓浓的色彩!
2021.03.12简友沙舟老师的小说《《家族往事》33 广阔天地好作为》读后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