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怎么说都不会腻。时代在变,而学习确不会变,至少现在的我们还是在学习的。只不过学习的方法决定了我们的高度。
今天我们来聊聊学习的3个重心:问题(why),怎么学(how),用处(what)。
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来自李叫兽的观点)
其实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学习方法了。从我们上学就开始接触了,那就是考试。我们考试所看到的题目就是问题,能正确解答出来说明我们已经学到了一个知识点。只不过我们见多了,就不简单这是学习的方法或是不足以引起注意吧!
也许你会问,那么书店买那么多练习题,都是问题,我做几套不就可以了上名牌大学了?(确实有的同学是这样做的,并且上了心目中的大学)那么问题来了,你为什么不行?前面说了,带着问题去学习,问题是不是你自己问的,或者是你想知道的?如果不是,那你这样的学习方法就是被动的,可以说无效率。
重点来了:学会提问题的前提是你感兴趣的问题,想解决的,并且能判断这个问题会给你带来的麻烦及好处。
比如我现在写的文章,我的问题来自哪里,来自我看了那么多大神写的文章,以及他们的方法,能否帮我解决实际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我分享读后感,读者又给我反馈,这样就不断的完善问题的答案,最终目的成为我的知识点。学以致用。
重心二:怎么学(how)--分解问题
有了问题,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行动起来,找问题的答案。但是要找出最优解,别盲目行动,问题没解决但是你的热情就慢慢被磨灭了。
一般来说,困难的问题都不简单,简单的不需要分解。就跟化学里所说的物质一样,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电子构成等等。
怎么分解,问题是抽象的,能不能联系到不那么抽象的“问题”上?
比如说课堂上的学习,老师讲课(发布信息),你听课做笔记(接受信息),做作业(分解信息)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答辩(分享信息)应用的现实中(反馈信息)。把学习跟信息结合起来,就跟看新闻一样。
总结来说就是正向分解和逆向集合。即正解逆验证。(验证留给读者)
最后一个重心:用处--好与坏(最优解)
我们往往都是这样想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好的,其实它还有不好的一面,只不过大家都不去想罢了。
提出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线性思维,往往是符合逻辑的。但是这又是片面的思维,从整体思维来说。
如果提出问题是一个点,分解问题是很多线,那么解决问题会不会还是一个点,将其整合成一个球。这就是整体思维。
好处就是整和成了一个球,坏处就是不成球的线,不但不是解决问题,往往是走入坑的一条线。
拿学英语来说,听说读写就可以把英语学好。将其分解,听,听什么,怎么听,在哪里听,等等。问题能分解很多步,好处就是多,杂,看的远;坏处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入口。
结尾:相信大家看了文章,可能还是一头雾水,或者一知半解。这就是文章的重心。一篇文献的最优解从来都是在作者心中,而读者的最优解在于提炼,整理成自己的最优解(即给读者留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