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教养”一词有两个解释,其中一个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可见,教养是一个人内在行为的体现,重点不是听其说,而是观其行,所以说,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标准,不仅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而且不能是偶尔的表现,而应该是一贯的表现。
1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说某人没教养,那是骂人的话,对方肯定是要翻脸的,因此,即使是真遇到缺乏教养的人,我们一般也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听之任之的,长此以往,“有教养”与“无教养”之间的界线似乎变得愈来愈模糊起来。
至于“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我相信大多数人是十分了解和清楚的。前苏联文化大师德米特里•利哈乔夫曾经写过一篇《论教养》的文章,入选了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文,可见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养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既然连初中孩子都需要明白的事理,我们有些大人却不明白,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我相信,经常外出旅行、奔波在路上的人,对有人在公共场合不管不顾的大声喧哗肯定会有深刻体会,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实力坐头等舱、商务座。经常置身在公共场合,遇到的事情就多,下面,说说最近遇到的几件事。
有次坐高铁,还是买的一等座,路途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近邻有位芳龄三十岁左右的女士硬生生地打了近两个小时的电话,一路上不停地谈工作、聊家常,不打电话时还要放微信语音,简直是把车厢当成了自家的客厅,旁若无人。我冷眼旁观,女子衣着考究,妆容精致,从其安排工作讲话的口气来判断,应该也是事业上小有所成,可行为做派实在让人无语。
还有一次是在二等座车厢,我后面座位上一位约六十岁的老者,我上车时他就在手机上看电影,也是不戴耳机,音量大得惊人。我在车上两个多小时,中间他除接了一个电话,有一次和卖花镜的列车员搭讪了几句外,一直在看电影。坐在他的周围,真可谓苦不堪言。
还有一次出行,在飞机上,后面的一位小伙子,一直把双腿顶在座位的后背上,不停地摇来晃去……
3
作家梁晓声说,“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真是字字如珠玑,句句是箴言。
我实在找不出比这更好的警句了,真希望每一个人不仅要在熟悉的环境中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在陌生的环境里也要做到慎独慎微,如此,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世界会更美好。
初于2019.10.20
定于2019.10.21
NO: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