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
九月份,一名小班幼儿早晨来园时,爬在爷爷的肩头不肯下来,见到老师连忙说:“不是妈妈,找妈妈!”爷爷回应:“是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老师回应:“是妈妈,老师也是妈妈”,孩子更激动了:“不是妈妈,不是妈妈”。
虽然两个成人都出于好意,希望孩子快速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顺利入园,虽然两人的回答有一定的区别,但对于孩子来说,这都不是事实,感觉自己在被骗,如果长此以往(有时可能就是一次)孩子就会对成人产生不信任,如果周围人极大部分人都这样,他就会对世界产生不信任。正确地回应是:“你好,我是✘老师,我知道你很想你的妈妈,我会像妈妈一样爱你”(我认为这是比较事宜的回答)
情景二:
桌子上有几块传统的自来红自来白月饼(在这之前阳阳从没见过),阳阳看见后说:“妈妈,想吃烧饼”,我赶紧拿过来蹲下来说:“哦,这个样子还真挺像烧饼的,不过它的名字叫月饼,你可以尝一尝,味道和烧饼可大不一样”“月饼”阳阳接过月饼重复着,边吃边观察着。
情景三:
一个孩子想吃苹果,可大人这只有梨,很多时候为了不让孩子“惹是生非”大人会说:“这就是苹果,吃吧”,有的孩子会顺从,有的孩子会坚持:“这不是苹果,我要吃苹果”,大人:“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上哪给你变苹果去”(大人又忍不住说出事实),最后孩子不是生闷气就大哭一场。
正确地回应是:“你真的很想吃苹果,问题是我们现在这只有梨,你要吃吗?”肯定孩子需求的同时,说出事实,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
情景四:
吃晚饭阳阳在沙发上玩各种车,指着叉车有点兴奋地说:“妈妈,看,叉车”(最近会说“看”了,也会用这个词来得到我们的关注了)我笑着回答:“啊,fork lift,今天早晨我们在小区门口正好看见一辆fork lift在工作”,阳阳认真地趴到我面前:“妈妈,是的”(最近会说“是的”了,也在发现体会这个词在对话中的价值)。不一会儿阳阳又指着叉车说:“大吊车”,我感觉我对孩子有一种天生的感受力,我说:“这个叉车让你想起我们在公园门口看到的大吊车了,对吗?”阳阳用略带惊讶又认真地语气说:“妈妈,是的”。其实,有的时候白天上班没有和他一起,不知道他的经历,我也很难猜到话语背后的话语。不过一般这种情况我会回答:“哦,你认为叉车这个地方很像大吊车。”
情景五:
如果成人一直以类似的不当方式引导孩子,我想这种概念混乱及对周围人的不信任会遗留在孩子的人格中,孩子就无法在与人的沟通时表达自己正确想法,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不会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