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课相比较公开课,条件好很多,你看看在酒店里进行,基本衣食无忧。
在上内训课之前,我的担忧是内训课相比较公开课,加上团队的leader都在,大家不容易打开吧?不曾想开门见山这个练习的威力太大,大家打开的很充分,反而变成了一个team building!重新认识了已经认识了许多年的同事,而且这种认识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收集,是一个在价值观层面的深刻认识,对构建深度的人团队关系有深远意义。
第二个当时我和吴老师一起讨论的是大家和leader在一起,谈话是更趋向真实,还是有“表现”的部分?leader的风格当然是重要的因素,不够从现场的反馈看,由于大家在一起工作很久,对彼此的人谈话背景相对熟悉,更容易走的很深,把知识点深化,以至于对于“谈话为了表现”的担忧却在其次了,更多的是对faciliatator的控场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许有些深度并不是所有的团队都需要的。
3 实战:由于工作坊内容编排上第二天的PBP课程基本都是实战演练,大家入戏很深。比公开课更深,甚至体现出了一些“竞争”- 我的组要出更好的结果。我在想这反而是内训课的优势了。这些高度走心走脑的竞争和小组作战,区别于一般的团队合作,构筑了团队的情感连接,为后面保持这个学习小组打下了基础,可以在未来的6个月里持续学习,贡献和分析实践中的思考,互相支持。这和在教练学习中的pod 小组很一致,也会非常管用。
4 然而竞争却有两面性,flipside就是,过度想要团队更好的结果,就把对面的stakeholder变成了完成团队目标的工具,其实没有深度聆听对面的人。听的当下是为了更好的演练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不自觉地L1显露的非常鲜活。然而,这样的学习体验也会给学员更多的思考。哦,难道在现实中我不也是这样吗,听只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目标,并真正不在意对面的人!
最后:从18年开始上了几次公开课,致力于帮助间接采购向业务合作伙伴转型。有全体团队和leader一起上课,一起练习,这次收到最好的效果。团队今后说同样的语言,心领神会,共同进步,组织转型更容易加速。
有机会我也想多开几次内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