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节前四天里,能够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看阳光上树入池,是在须弥园。妻子胡老师喜欢有水的地方,无论是江水、河水还是库水、池水,都能够让她激动一番。我喜静,譬如在节假日,一个人躲在图书馆或者办公室看书写字,是人生最大的乐事。而胡老师不同,她喜欢热闹,在中秋节前,就咕哝着要去西湖玩。西湖有水,且热闹。可惜中秋怕热国庆岳母又回兰居住,愿望全部落空。我说,要实现个人愿望,必须趁早,让所有条件都前来满足你,痴心妄想,起码是白日梦。
言归正传。须弥园,也就是兰溪本地人熟知的芥子园,专门于1987年为纪念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而建。而真正的芥子园是在南京。大约在1657年左右,李渔从杭州迁居金陵(今南京),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建筑芥子园。
藤画
腊梅
碰到兰溪市李渔研究宗师——赵文卿先生
莲池
燕又堂
来自永康市的游人
在兰溪包建筑工程的东阳人
附文——
李渔与芥子园(节选)
作者/闻诗人
转过回廊,步入侧门,迎面的太湖石上刻着“须弥”两字,意指园林之妙在于小中见大、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别有丘壑。斜径两侧红、黄、白梅开三色,香沁心脾。穿过洞门,豁然开朗,亭台楼阁,朱牗丹檐,小桥流水,荷叶田田,妙不可言。芙蕖塘的一边是李渔戏台,一边是燕又堂,一桥相连,隔水而望。戏台檐角飞翘,赤柱青瓦,上有著名书画家周沧米所题“粉墨长生”四字,更衬雅致、古朴。两侧楹联为当年李渔在金陵芥子园歌台上所撰原文:“休萦俗事催霜鬓,且制新歌付雪儿”。如恰有剧团在此上演剧目,隔水闲坐于燕又堂前,品一盅芥子绿茗,听一曲绕耳声乐,则心境淡泊,神怡志趣,其乐无穷!
戏台有长廊衔接,廊内有十种曲剧情介绍展览,配有精美插图,细细品阅,不难解其中之趣。燕又堂内有李渔生平事迹展览,如一老人娓娓道来,三百多年前的尘烟世事如在眼前。更有海内外艺术大师郎静山、沙孟海、方增先、陈从周、朱关田等等的绝作佳品让你大开眼界。
跨过醉绿桥,漫步于瘦红肥绿中,不免心旷神怡。沿着斜径,穿过栖云谷,可见假山流泉。在李渔剧本《奈何天》中有一水曰“兰汤”,浴之可变丑为美。此流泉源自兰阴山,兰阴山以兰盛名,故此水清洌馨香。拾级而上,有亭翼然,为爱国华侨冯富伦先生之母傅宝菊捐资建造的“佩兰亭”。相传,李渔曾在此“采兰仞佩”,并写有《归故乡赋》,文中曰:“燕迁旧垒之巢,鹊喜新归之客……采兰仞佩兮,观濲绰觞。”更有戏曲大家顾锡东的楹联酬和:“兰苑香传十种曲,溪山美溢一家言”,读后备感李渔之著丰。
芥子园整座园林设计精颖,构造巧妙,充分体现了李渔主张“园必隔,水必曲”的园林建筑思想,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作者闻诗人写于2017年6月9日
陈水河整理于2019.10.4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