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来自于宋朝,两位在唐朝。可以说那个时期是人才济济的时代。由于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立过规矩:“不杀上书言事者”,所以宋朝也一直流传一句话叫做:我们文官有力量。那么这次要介绍的我就选取了三位大名鼎鼎的文人作为讨论对象他们分别是:欧阳修,苏轼,柳宗元。
首先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非常有才华但是后来不受重用,被贬他乡。
01.柳宗元
我们先从柳宗元讲起,我们都学过他的文章《小石潭记》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小石潭景象,看似好像很美。但是文章的结尾处写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弃之而去。”柳宗元的意思是,再美的景色又有什么用,也无法排遣我心中的愤懑与不快。整个人在短暂的愉快之后,又陷入了悲凉的境地。只能整天愁啊愁,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态度是以悲观为主的,心态不如其他两位。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都是批判当时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心中还是忧国忧民的,只是当时的统治阶层实在昏庸无道,柳只能望而兴叹。
02.苏轼
接着我们来讲苏轼,苏轼是三个人当中心态居中的一位,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记承天夜游》,其中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赏月之景写的非常不错。最后感叹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虽然最后这一句包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赏月的欣喜,被贬谪的悲凉等等都有,所以说他并不是想柳宗元那样愁啊愁,没有尽头。想要排遣而无法排遣的愁绪涌满心头,他没有,他是对半开,有喜有悲。再说我们总观北宋的历史,苏轼在各个方面都有所造诣,书法、绘画、诗词、政治上都有他的一席之地。他也是属于豪放派的词人,什么“水调歌头”中其实也是有悲有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他的文章,前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等都是非常经典,还有一首用赤壁的诗歌“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霸气十足,慷慨激昂。所以总结出来,苏轼比柳宗元心态好,但依然比不上欧阳修。
03.欧阳修
欧阳修比苏轼早出道,年龄大一些,但也算是同时期共事过的人。我们初中最熟悉的文章《醉翁亭记》来源于他,这篇文章尽显其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那些与民同乐的场景什么“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着,众宾欢也。”之类有好多,但是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的有还是那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他虽然被贬官,但是依然是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其中有个场景描写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年纪也大了,都苍颜白发了,还跟着百姓们游山玩水,与之同乐,还醉醺醺地倒在众宾客之间。他是最乐观的,包括他的词《朝中措》中也写到“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趁着自己还年轻,还有劲,赶紧玩乐,老了就没了。他才是三人中人生态度最积极的一位。
要放在现代来说,欧阳修当然是我们最追求的境界,把什么都看开一些,人生才能有更多乐趣,生活才能更多彩一些。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整天眉目不展,愁容满面,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乐观、积极向上是我们需要做到的,如论语中所说,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因为他生活乐观,“人则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论语中最推崇的碰到困难时的方式是,用最快的速度去接受他,然后想办法用自己的努力克服甚至是逆转它。当然了,乐也是要有节制的,不然如同范进中举一样,一乐过头了,落下病了,那就是乐极生悲,不好了。
当然,这三位都是名垂青史的著名古代文人,他们有各自的思想报复,忧国忧民时愁一愁也是合情合理。有了愁才能出诗人嘛,如果大家都乐乐呵呵的,那中国古代史上像李煜这样诗画方面的人才就不会流传至今了。但大多数情况下,乐还是胜于悲的。
�����[���5�����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