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内涵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夯实“基本盘”和开辟新赛道。生产力三要素即指劳动者、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力三要素在生产生活中的比重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谋划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的大发展下,“新质生产力”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丰富和深化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更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创新配置生产要素,加速激新质生产力。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面对全球变局特别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动力是新技术,实践载体是新产业。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打造全球性的开放创新生态。
“以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新步伐”。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通过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新兴技术催生新产业、新动能,还包括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纵观国际局势,以高新技术为内在驱动力,全球科技创新正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前沿技术呈现集中突破态势,多个技术群相互支撑。全面涌现的链式发展局面正在形成,高新技术人才竞争空前激烈。面对国际竞争压力,要瞄准新质生产力的发力方向和空间布局,以科创中心+产业布局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以争夺人才和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突出地区新质生产力的优势特色,以创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环境支持;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开放合作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
新质生产力就是先进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我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指明了方向;用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引擎,为我们应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擘划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