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你有多久没有收到手写的信了?还记得你写的最后一封信吗?
韩荆
黑龙江卫视曾经推出过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节目《见字如面》,收到豆瓣评分“零差评”。
《见字如面》第二季回归后,第一封要读的是年近80岁仍倍受争议的琼瑶写给儿子儿媳的信,由台湾演员归亚蕾朗读,预约自己美好的告别,仅看字面,就足以使人心生伤感。
由于地球之浩大辽阔,有些人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不确定在什么时候,需要去游走四方,到出生地之外的地方去旅居或长住,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距离,就有了表达思念、传递消息的客观需求,于是产生了书信这一文体。
在代古,交通十分不发达,传递书信靠马车时期,收到一封远方来信,真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匹驿马,一天不休,最多也就跑上100多公里,假如从黄山写封信到上海,400多公里,最少也得走上4天,若寄到河南,1200多公里,总得个十来天,还算是快的。
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远离家乡的人,太知道见字如面的欣喜了,无论什么样的消息,都是近次于直接的最恰当的安慰方式,没有之一。
记不太清了,我最后一封信是什么时候写给谁的,但收到的最后一封信应该是妈妈写来的,她告诉我她的近况,让我不要担心,要我照顾好家人和孩子,要我好好工作,保重身休。
这样推算下来,我的回信就应该是写出去的最后一封信了,应该是在95年前后,N多年前的事了,恍若隔了一个世纪。
而现在用手机写短信,T=0秒速到达,视频可以直接看到实景真人,其实,我说人工智能是可赞的,也是可怕的,怕是有一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半都被智能掠夺去了。
短信虽快,却没有了墨香,失散了纸质书信的原有模样,和那捧读时的心境。
所以,见字如面这档节目才能在如今泛娱乐至死的红海里,冲杀出一股清气,重新让文字的温度,安抚无数人浮躁渐冷的心。
我还真没有给孩子写过一封纸质信。他们这一代人,从一出生就过上了有电话、电脑、手机的现代通讯时代,而我们经历的电报传信,他们已无法想象,应该只能在影视剧或书本中了解关于电报的传奇吧。
科技的发展,让书信本来的使命,就要彻底完成,而这一特殊的文体却不会废止,那些曾经留下来的书信,仍然值得我们去品味。
大翻译家傅雷在他的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父母对孩子的思念之情,直白而真挚,天下父母情同此心。
林觉民牺牲前写给妻子信,一上来就是: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
就算与意映毫不相关的外人,就算在跨越空间的现在,看到这样的书信表达,依然会瞬间心悸泪奔。
有时候生与死的距离,看似在一气之间,但更长的离别,却是生者内心艰难、漫长、撕裂的断舍离情。
琼瑶在公开信中说:“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她用这种决绝的叮嘱,来设计和演绎自己告别尘世的剧情。
有一点我和她想的很相似,她说的是花葬,我想的是树葬,应该都是一样的美丽。
本来也想着写封信给我亲爱的孩子,只是觉得有点刻意。但今天是你农历的生日,还是说几句。
都说孩子生日是母亲受难日,但我可能例外,从出生到成长,从来都没有为难过我,不近不远,不急不慢,一切都是那样的刚刚好!
我要感谢上帝赐福给我这样暖心的羔羊,更祈祷上帝永远看护保守你,不管在何样的天气,白天太阳必不伤你,晚上月亮也不害你,你的心思意念都会成全,你所有的善良努力终得加倍回报!
只望你开心过好每一天,不被形拘,不为物役,让有限的青春尽量绽放多彩,我们不能给你提供官富二代的身份,但会与你一起面对将来,在你飞的自由,飞的高远时,我们就是那在背后永远惦记你累不累的人。
如果说还想与你分享点什么,从书信的体裁上来看,那就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了。
选其中二句,送给你共免: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果在见字如面节目上朗读这封信,你最想听到谁的声音呢?
我是韩荆,期待与您在文字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