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庆假期,我搬离了集体宿舍,成了一枚空巢青年。还记得当时那种既兴奋又害怕的心情,兴奋,是因为从此就要一个人生活,对未来充满未知的期待;害怕,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过日子,害怕可能的孤单,害怕一个人的安静。没想到过了几天,我就适应上这种一个人的小日子,喜欢上了安静的生活,喜欢自己的小窝,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不用担心受到室友的影响,当然也少了许多与室友闲聊的时光…..
读过高木直子的一个人系列漫画,喜欢她的漫画,相信读过的空巢青年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会心一笑。从这系列书中,我发现原来我并不孤单,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有跟我同样的人存在。“空巢青年”这个热点词汇一出现,我就发现我成了浩浩荡荡人群中的一员。这个词汇的出现,是与空巢老人对应的。我的家庭就是典型的代表,有两拨人,一拨是空巢青年,一拨是空巢老人,各过各的日子,一年中难得团聚几次。在我的概念里,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是一组中性词,没有褒贬义之分。
父母成了空巢老人,是因为我主动选择成为空巢青年,而被动变成空巢老人的。我自小离开家乡,在外求学,毕业后又在外谋生,当初选择在异地工作,是因为在外面有更广阔的天地去历练。父亲也曾问过我,“在外面会比较辛苦,你愿意吗?”确实,在外谋生,一切只靠自己,父母一直是我坚强的精神后盾。我选择一条难走的道路,离开父母的庇护,我想要成为一个有担当、不断成长的人,以后才有能力反哺我的父母。从不会做饭到可以下厨招待客人,找房租房处理好家务安排好生活,兢兢业业工作不断提升自我,加强锻炼注意身体健康,从不好意思跟人谈条件到自信地表达观点,从什么都不会到一样样地去学。通过外部环境去逼迫自己更快速地成长,成为让父母放心的女儿。
社会的发展为空巢青年的大量产生提供了土壤,网络为生活创造了许多便利的同时,空巢青年也有了更多与外界联系的机会,不想做饭,可以网络下单叫外卖。想要做什么事情,通过互联网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个社会,空巢青年不害怕孤单,只要愿意,都能较快速地找到解决的方法。随着未来智能化的发展,空巢青年的生活更加不成问题。
空巢,让独居者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创造一个关注自我的机会。独居三年来,我也把更多的时间向内探求,去了解自己。当然,空巢青年也有许多不便之处,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生病,不舒服的时候身边无人照顾是件多么悲催的事,连喝口水也要自己去倒。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再也不敢忽视健康,给自己定了一个行动目标,每周运动3-5次,身体好像比以前更好了一些。
对于不想独居一辈子的人,阶段性的独居未必不是件好事。有条件的话,在离开原生家庭,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之前,有这样一段悬置状态,近距离地看自己,是件美妙的事情。既享受到孤独的美好,也能深切感受到孤独带来的伤感;既想念不在身边的父母,也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相聚;既学着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也能善待身边的友情。
我是一枚空巢青年,希望我能自豪地跟人提起,我曾经有一段独居的青春岁月。一个人,日子过得依然精彩。周末的早上6点就起床,到楼下的公园晨跑,顺便还去市场采购当天的食物,回家后开始做丰盛的早餐。浇花、拖地、洗澡、洗衣服,忙得不亦乐乎。忙完后,砌上一杯茶,坐在书桌前,记录一周的心情。之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场电影、学习付费课程,或者约上三五好友聚会,一天过得很满足。
其实,空巢青年,跟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做一个爱生活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