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财阀,说的是韩国的大型家族企业集团,他们大多数是由一个家族控制一个庞大的集团,而且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就拥有强大实力。
根据历年数据统计,韩国前十大财阀的营收能占全国70%的GDP。
其中最出名的也是最大的两家,是三星和现代,三星作为财阀老大中的老大,比例最高,比如2019年的数据,三星营收占韩国GDP约20%,现代排名第二,就只有11%左右。
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财阀在韩国简直能够呼风唤雨,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
韩国有个说法叫“三五定律”,就是对韩国财阀掌门人的案件审判,一般一审判处五年或以下有期徒刑,二审后改成三年有期、五年缓刑,干脆就等于不用入狱了。
把眼光放到全世界,被几个家族控制整个国家命脉,都是少见的,更何况还是一个GDP总量在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韩国财阀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财阀的发展史。
韩国财阀有四大阶段,分别是发源期、腾飞期、反转期,以及转型期。
第一段,是发源期。
顾名思义,就是大多数财阀,基本上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大约是二十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
在二战之前,朝鲜半岛处于日本的统治之下,经济落后,经济主要被日本资本所控制。
很多财阀虽然号称在三十年代就已经创立,但那时都还是普通商会,并没有出现日后财阀的特征。
等到李承晚政府1948年建国后,财阀迎来了第一个机遇期。
李承晚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高度依赖美军,而在经济上,由于日本殖民资本已经灰飞烟灭,当时的韩国政府直接接受了日本遗留在朝鲜南部的资产,但自己不太懂经营,而且大多数工业设备资产都在北方。
于是,李承晚把这些资产,直接分配给了和政治寡头亲近的私营企业家,其中就有他的故交李秉喆一家,也就是三星的初代掌门人。
李承晚还给他们减息贷款、垄断生产和贸易许可,甚至是独享美国的援助物资。
大家族拿了李承晚的好处,也给李承晚送钱,两方互相包庇,形成了政治、经济、企业于一身的新财阀阶层。
这一阶段,财阀腐败大于企业发展,但这是财阀的第一桶金。
到1961年,韩国十大财阀全部都是接受产业转让或者巨额援助发家的。
第二阶段,就是1961年到1979年结束的朴正熙时代。
1960年,李承晚因为选举舞弊黯然下台,韩国进入第二共和国时代;
然而短短8个月后,1961年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第三共和国。
在朴正熙时代,韩国经济迎来了“汉江奇迹”,其中财阀的贡献,不可小觑。
朴正熙通过有意识地扶持并且操纵财阀,让韩国走向了快速现代化的道路。
一开始,朴正熙以打击非法敛财的名义肃清政商两界,把李秉喆指定为“1号犯人”,一口气通缉了11个财阀家族的公司成员。
作为军事强人,朴正熙几乎是用枪逼着财阀就地改组,李秉喆在东京吓得宣布愿意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国家换取赦免,然后带着被释放的财阀企业家们成立了韩国企业家协会。
通过这个协会,朴正熙指挥财阀集团向出口为导向的经济靠拢,投资由政府指定的产业。
此外,朴正熙还借助李秉喆和几个儿子争夺三星集团的内斗机会,用数次犯罪调查逼三星集团就范,收缴了大量资金,强化对三星的控制。
除了大棒,也有胡萝卜,朴正熙政府给了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让韩国财阀能拿到政府和外国的低息贷款。
而且,朴正熙还通过压缩福利的方式让财阀拿走了大多数利润。
韩国整个经济腾飞期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基本上都由财阀家族主导。
比如1969年三星从纺织、农产品等行业转而进军电子业,就是和政府主推电子工业有关。
后来确立的“综合商社”制度,更是支持韩国大财阀兼并中小企业,可以说是制度上接纳了财阀。
接下来的八十年代,就是财阀反转经济主导权的第三阶段。
1979年朴正熙被刺,另一位军事强人全斗焕政变上台。
全斗焕也想用财阀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工具,牺牲中小企业和劳动者,在历次经济结构调整中都给财阀优惠政策。
虽然全斗焕曾经有看财阀不顺眼而强制解体的案例,看似是把财阀拿捏得死死的,但总体上,全斗焕采取了比较激进的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政策,将很多韩国国有产业出售,客观上强化了财阀的权力。
当时大多数财阀依靠美国和韩国政府给的低息贷款疯狂扩张,负债率一度达到400%,还推高了通货膨胀,但是全斗焕害怕财阀破产导致更大规模经济崩溃,一直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最终韩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权等于拱手让给了财阀,这就是财阀反客为主的阶段。
随着1987年全斗焕倒台,韩国迎来新时代,财阀也进入了不断调整的新时期,这就是持续至今的第四阶段。
事实上,1961年的十大财阀至今只有三星仍然称得上是大财阀,有些当年不可一世的财阀甚至在1997年金融风暴的冲击下破产。
比如当年的第二大财阀大宇集团,就在1999年破产。
不过,这个时期韩国GDP总量已经逼近世界前十,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个别财阀兴衰,不影响作为财阀整体的势力,这些家族企业集团依然维持着主导经济的强大实力,能够以“对国民经济作出巨大贡献”为理由让行政和司法机关为他们层出不穷的违法行为开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