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什么?这世界何时开始出现道德?只有人类社会有道德还是动物的世界也有道德?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一致么?
当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对一个人进行道德评价,我们自己真的知道什么是道德么?真的认为自己的标准就是正确么?
当我想说道德只存在于人类的社会,但再想一想,便发现也似乎并不是对的,人类出现之前的世界没有“道德”么?其他的物种就没有“道德”么?
当然,这里面的“道德”要用引号,因为是在使用人类社会的标签来看待其他物种的生存方式,我想“道德”在人类社会中就是评价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在动物的世界中,即使没有道德的概念,但应该也存在着类似的准则。
当你的行为对他人做出正面的贡献或者影响,你就是道德的,令人尊敬的;当你的行为有害于这个社会,对他人产生负面的影响,你就是没有道德的,或者叫道德败坏。
如果以此观之,世界维持和平有序,万物皆有“道德”。
狮子吃羚羊、羚羊去吃草,大家都是为了生存,都在维系自己物种的繁衍,用力去生活,就是对自己种族的贡献,对世界的贡献。
但是,当两只狮子相遇,如果一只狮子去抢夺另一只狮子口中已经夺来的猎物,那么它就违反了狮子世界里的“规矩”,它在这时就是一只没有“道德”的狮子。
可如果那只狮子,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吃到食物,它还有一个刚刚出生的小狮子和小狮子的妈妈等着它去找食物,再没有找到它们都没有力气生存下去呢?
那么它的抢夺,是不是只为了生存,又该如何评判呢?
世间的生灵,起初不都是为了生存么,生存是一种本能。本与道德无关。
狮子吃羚羊,在羊的世界里,狮子是恶的,而在狮子的世界里,这是与生俱来的,是它们不可丢弃的传统。
当羊群都在吃草,大家把更嫩的草让给小羊吃,这时偏偏有那么一只不懂事的羊,非要去和小羊抢夺嫩草,那么它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做《帝王企鹅》,里面的一个景象记忆犹新:寒冬来了,为了更多企鹅度过严寒,所有的企鹅们有序的围城一个层层环绕的大大的圆,互相紧紧依偎着,头深深埋下,这样集体拥抱着来抵御寒冷,
这个圆圈很大很大,总要有企鹅在最外层,而公企鹅们统一自觉的先让带着宝宝的母企鹅们围在里层,然后一圈一圈,它们围在外层,直到所有的企鹅都拥抱在了一起,最冷的日子,它们就这样度过,如同站着冬眠一样。
直到严寒已过,大家才再次散开,而这时,许多最外层的企鹅已经再也不会醒来。
这就是企鹅世界里的”道德“吧。
有道德,也就有不“道德”相对。
很多幼小的企鹅没有熬过这个冬天,而当一些母企鹅发现它们的宝宝没有醒来,它们会崩溃、哀嚎,然后去疯狂的抢夺其它母企鹅们的宝宝,那个时刻的场面非常混乱,宝宝幸存下来的母企鹅们紧张的护着宝宝,还有一群母企鹅在到处争抢,宝宝被抢走的企鹅妈妈爸爸在想法设法的去夺回宝宝……
这里面的“道德”,又该如何评说?
又让我想到多年以前看《狼图腾》,狼群的组织非常严密,它们唯首领的命令是从,它们有计谋、有耐心,遇到猎物时可以耐心的一动不动耗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这样一个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族群,有没有自己的“道德”?
我想每个物种都有其生存下来的方式和标准,有自己的规矩,有规矩,总是大部分的成员去守,偶有“不守”。因此,就对应着这个族群里的“道德”或者“不道德”。
但对于多数有利的事情就是对的么?世间万物如同连在一起的无数的齿轮,每一处小小的转动都不知引起怎样的变幻,又怎样用对错来区分?
狼在人的眼中很狡猾,它们去偷掉牧场里的羊,但草原里的人都知道,狼从来不会把能抓到的羊全部抓走吃掉,它们总是捕走了一定程度以后便停止,哪怕挨饿,因为它们知道要留下足够数量的羊来繁衍,它们需要明年、后年、每一年还能有羊来吃。
生物进化至此,都在维系自己物种的稳定,世间的平衡吧。
那么人类,不过是这世间的一个角落,我们口中所说的“道德”,往往是很狭义的道德。
就是这个狭义的道德,从人类的文明开始,又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演变。
几千年前的罗马法,讲究的“杀人者偿命,欠债者子还。”你把别人家的儿子误杀了,他可以回头用一样的方式再用你的儿子来偿。
再比如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不过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女子生孩子的成本太高,需要男人来保障母子的生活,而作为回报,更是为了明确孩子的归属,女子应当忠贞于承诺养他的丈夫,那时候的女子,需要男人来给她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家。
封建社会,奖励农耕,鼓励生育,其实主要是为了打仗,为了国家有足够的人口和粮食去与别的国家争抢。告诉百姓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标准,被刻画成了道德。
在农耕与打仗的时代,妇女是不可能有地位的,她们永远只是从属与附庸,但她们很重要,因为要生孩子。
所以,一个女人如果不能生孩子,娶你干嘛?这个社会养你干嘛?这个女人将不仅没有地位可言,还要被家人所厌弃,忍受指指点点与辱骂唾弃,不管没有生出孩子是谁的问题。更可悲的,是这个女人,可能真的会先抬不起头来怀疑自己,她也认为自己活着没有意义,
再说节俭,真的是美德么?
在大饥荒的年代,在物质贫瘠的年代,节俭与其说是美德,不如说是一种技能。在大家的日子同样紧巴巴的时候,衣服破了补一补,东西旧了也不能丢掉,饭菜一粒一毫都不能落下,并不见得人们真的想要这样,往往是因为不这样可能就会挨饿,为了生存而已。
同样的一筐土豆,别人家三天就吃完了,你家可以吃五天;一样东西,别人家扔掉了,你家留着,等到有一天真的用到了,你就省了再去买要花的钱。
那时候的商品流通很少,经济都是计划着来,人们想不到未来的变化,而可预见的收入就是那么多,省一点就是给日子多留一点余地。
你浪费了,那家人可能就要陪着你挨饿,你就应该受到谴责;所以,物质不充裕的年代,提倡节约,节约是美德,起码能让大家更有可能生存下去。
不过这里节约还可以分为两种,有人是省自己,有人是省别人。
有的人自己很节俭,但对别人很大方,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还有一部分人,所谓的节俭是从来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在别人身上。她们在一切可以省钱的地方斤斤计较,眼中只有自己和攒下的钱,从来没有别人。
这样的节俭,是美德么?为了生存的节俭,是美德么?今天的节俭,还算美德么?
如果我们仍然衣服旧了破了,补一补,只等过年再去买一件新衣服;
如果我们能在家里做饭就少去外面的饭店,能自己做的事千万不要花钱去清别人帮忙;
如果我们还在菜市场里一毛一毛的还价;
如果我们以节俭之名去省每一笔开销……
会怎样呢?
没有了那么多人买衣服,服装厂便没有了多少订单、没有了订单的厂家无法保证收入来源,于是没有利润驱动去开发新的服装面料,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不再那么被需要,服装厂的工人面临下岗,接着是这些工人的家庭又面临着没有收入来源,也许他们的家中有人在住院,她们的家庭有孩子需要交学费,也许她在供养者一大家子人的生活……
而如果生活中的各个商品领域都变成了这样,我们又和退回了农耕时代自给自足有何区别?
有些节约,要么是没有能力,要么只是吝啬而已。
如果那些赚取了社会绝大多数的富人,只守着钱,却不花钱,当财富越来越集中,99%的财富都集中在他们的手中时,会生活的更好还是很糟?
世界需要平衡,商品社会是最有可能实现自由的社会,当每个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慷慨一点,每个人都可能过得更好。
是否慷慨,与是否富有无关。
一天赚十元钱的人,可能会在买一天唯一一个馒头的时候多扔下2毛钱;而日进过万的人,也可能在买菜时与店主斤斤计较那一块两块。
第一个人,算慷慨么?第二个人,算节约么?
美德,属于哪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