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一直在省内出差。接触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有些不同的感受,点点滴滴,随心记载。
这周去看了《盗墓笔记》。整部片子的效果不错。其中有几个画面有些恐怖,如果放在之前,我会非常害怕,并且会惊惧好几天。这次,连我自己都出乎意料,我很冷静地看着那些镜头,然后去感受自己身体里有没有那些恐惧,那些恐惧是什么。我认为其实每个人心里存在本来就有的恐惧,所谓的恐怖片其实只是将那些情绪勾了出来。我内心中大部分的恐惧、被攻击感,是幼年时的被忽略和惊吓导致。看着影片中那些触目的画面,我挺安静,这种不被外界牵引的感觉挺有趣。
周五在长治的时候,我们去爬了当地的崂顶山。山并不高,最近的山顶上有个炎帝庙。我喜欢爬山,因为山里一般环境挺好,而且安静。上山的路是平坦的柏油路,在几处急促的坡上,我开始觉得费力。大概是因为好久没有运动了。我有意识地关注呼吸,提着一股劲,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心里非常坚定。等上去后,我心里感到欢喜,我喜欢这种在困难处不懈,一点一点向上,最终走出去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非常地有力量。而下山的时候,你需要更加地关注脚下,控制速度,楼梯的陡峭和弯度的急转,更有可能造成危险。这大概就是“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原因吧。同行的同事很不理解我爱爬山的心情,因为太累了。我想了想,除了那些愉快的感受外,爬山、行走让我更好地和自己待在一起,这就是静心。正如陈坤发起的那个活动“行走的力量”中倡导的一样,心安静了,很多事的答案也就有了。
本周看了一半的《西厢记》。书中的文字很好,描写淑女的美,和相思的心情,形象而且有趣。只是,对于那种看见一个美女很美,继而便爱上,患上相思病,这种简单直接的爱情,有些奇怪。可能是受到“内涵”教育的毒害?总觉得应该因为点其它的原因才能产生爱情,这是我一直习惯的。是对外表的不屑,还是自己对自己女性爱美那一部分的打压?需要我自己去好好地想一想。书中对外表的喜爱和女性角色的表现,也是性教育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