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离不开技巧和坚持,背单词有技巧,确总爱背着忘着;打球有技巧,长时间不玩儿难免生疏;读文章有技巧,偶然谈论时却不知从何说起…我们懂得为何要使用技巧,但很少明白为什么而坚持。
- 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技巧
畅销书排行榜经常见到《7天学会销售》、《20天学会粤语》、《30天学会画画》、《一个月突破一万词》……诸如此类的技巧书籍。读者的初衷无非就是希望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成自己的目标。
学习确实有技巧,比如考试前背考点,写作时套模板,考科二记路点…如果短期内有大幅提高,说明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习,但这种提升会保持多久呢?
很可能的结果就是,交完卷就不记得这学期都学了什么,下次写作依然无从下笔,拿到驾照依旧不会倒车……
- 决定我们走多远的是:为什么
上了十多年的学,我们可能从没好好想过为什么要学习?会有人讲“为了考好学校”、“为了好工作”、“为了赚钱”……那再问,如果你考上了好学校,有了好工作,家财万贯后,还会继续学习么?
很多高三学霸在上大学后再打不起精神学习,不是因为学霸变笨了,只是“考上好学校”这一目标的实现和高考压力的解脱,让他没有其他动力去学习了。当初的好成绩不是因为他多么热爱,而是得力于“好学校和压力”,但这些让他走得快,但不会走太远。
- 每天的工作学习让你快乐么?
我们的每个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就连抬下头也是为看一眼发生了什么。这些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来自于外界给你的压力,比如父母的压力,工作的奖励,完不成任务的焦虑,别人的进步…这些因素迫使你努力工作,通常让你不快乐,像上了发条一样,让你很难突破限制的同时害怕失败。
内在动机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热爱和理想,就像让柯洁下围棋,科比打篮球,乔布斯设计苹果,工作本身让他们满足,正因如此,单纯的热爱让他们得以成为大师。
单纯的外在动机让我们更在意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是时候停下来扪心自问,正在手头的事情是为了什么,每天醒来后的阳光,是让你默默度日,还是迎接新的期待。
- 如何化“外在”为“内在”
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的喜好,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失败时,有的人陷于痛苦,有的人却思考为什么,失败让痛苦的人一直痛苦,让思考为什么的人进步;成功时,有人归结于幸运,有人归结于努力,成功“幸运”的人原地认命,让归“努力”的人更努力;遭到不顺时,有人抱怨,有人反思…
再或者,读书,可能是因为书里有趣的情节,也可能是因为读书带给我们思想上的提高;早睡,可以是因为困了,也可以是为了明天的经历充沛;以前我是讨厌写东西的,现在我经常在手机上码字,不是因为我喜欢上了它,而是通过文字输出能让我不经意的想法变得深刻。
凡事都具有多面性
不要在日常 重复 工作 中沦为行尸走肉,换个角度去问自己为什么,用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原因]去支配自己的行径,让每个行为都变得有思想,变得有理有据。
比如,考研不是为了好工作高收入,而是为了上升一个更好的平台,接触更多的可能性;按时吃饭,不是为了不挨饿,而是通过规律吃饭,预防各种疾病。多在那些自己不情愿做却能受益良好的事情上思考[为什么],这又会是不一样的经历和感悟。
从“为什么”到信仰
“血战钢锯岭”这部影片,打动我们的不是战场的惨烈,士兵的勇猛,而是一个不愿意拿枪的非主流英雄,“不杀人,只救人…我还能再救一个”是道斯参军的“为什么”。靠着信仰在二战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中救了75个人。
战后一个被救的军官这么讲“我还是不能理解你的信仰,但我知道了你的信仰有多坚定。”战争残酷,“信仰”却能让人坚持初心,生死度外。
去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支撑自己的“为什么”吧,值得你去不停追寻,在追寻的过程中不断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