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走过了兵荒马乱的年纪,来到奔四大军之前,心情异常平静,甚至有种自在、通透的感觉,仿佛一眼看见将来,又或者可以直观生死。
以前很怕谈到死字,除了不吉利,最重要的是害怕生命的流逝,一点点地变冰冷,再无知觉,任人摆布。
以前一直扮演付出者,讨好、奉承,后来发现付出与收获不对等,于是不甘,懊恼,当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自我,更多地讨自己欢心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样的自己才是最好的,也是最正常不过的。
别人并不一定需要我伏低讨好,反而当我找回自我之后,对方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我,询问我咖啡是否加糖,暖气开到三十度可以吗?
以前受伤后想找回平衡点,就爱发朋友圈,并且十分有个性地一股脑将所有不痛快的人与事都说出来,并且十分有个性地不分组,全部展示给所有人看,懂我的人心疼我,后来干脆屏了我的朋友圈,不懂我的当笑话一样看,我就当是岁月的洗礼,把真正的朋友留下来,不在乎我的我留着也没用。
故事,从来都是这样开始,又是这样结束。
我甚至一度影响了身边的朋友,他们也像我一样把家长里短发到朋友圈去,个性彰显,挥洒自如。
有时候发现,除了发泄一下情绪,让自己将愤怒回复平静,似乎更多的是记住某些人在什么时候对自己做了一些不是人做的事,这似乎也是让自己长记性的方法。
就像有句话说的:“朋友圈,留下来的都是朋友,删除的连朋友都不是。”
愤怒,令一个温驯的人找刀“我的刀呢?”,但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
02
后来我们开始分析,到底为什么对方可以说出这么伤害别人的话?我又没杀他父母,因为关系太熟,所以互相看不顺眼,懊恼对方的不学无术,但又对他毫无办法。
真正爱一个人是这样的,恨对方烂泥扶不上壁,还不肯离开他。
有时候清醒过来想扇自己几个耳光,但又忍不住想,执迷不悟是不是女生独有的权利?
我发现很多女生都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感情说穿了一个人挣脱,一个人去捡⋯⋯女人实在不需要楚楚可怜。
其实以前太多时间在意对方是否感动,是否有良心,是否爱我,如今把所有注意思都放回自己身上的时候才发现,我们都有太多事情去完成,对方不拖自己后腿已经很不错了。
03
有人说,生活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我是十分认同的。
就像刚下映的《爱情神话》一样,柔和,善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朋友,不必太要生要死,也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可以像朋友一样坐下来吃顿饭喝喝酒聊聊天嘛。
我有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她跟我经历过的事十分相似,有时她会打电话给我问我一些问题,我也如实回答,朋友之间坦诚、并给予中恳意见是十分重要的。
有次她说:“真的,我一个学佛的人气得我去找刀,你想想当时我得多生气。”
我心隐隐作痛,是因为我太了解这种感受了,对方的蛮不讲理、颠倒黑白、往自己身上乱扣帽子的时候,我能怎么办?如果杀人不犯法,我早杀了他好吗?
但我们得深呼吸,理智,不能干傻事,甚至想想,如果事情发展到最后,我们真的分道扬镳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想分,那应该怎么办?
来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会说,不分留着过年吗?
还真不是,当时不想分,并不代表这种事发生的次数多了,当我们有了免疫功能,又或者清醒过来的时候要不要分。
反正就是目前不打算分,那怎么办呢?
04
我们终于找到与对方相处的方式。
比如:他不喜欢话多,那我就闭嘴;他不喜欢我什么都发到朋友圈,OK,我就选择性屏蔽你了好。
他需要的也许不是一个爱他,为他付出一切的人,但很明显,他喜欢类似“绿茶婊”一样的女人,我们又都是大女主上身,动不动就有话直说,那怎么办?
很好办啊,与他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距离,有事不主动找他,等他发现你已经不再依赖着他的时候,你以为这种感情在进步,其实,你已经学会了没有他在身边也可以,到最后,你有事的时候他不在,那以后他都可以不在了。
只不过是选择了一种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去离开他,习惯没有他,你也可以过得很好的时候,他的存在对你来说已经不具任何意义。
我觉得上海人真的是很聪明,审时度势,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影响她们的生活,遇到任何事情,她们依然可以临危不乱,出门前仍然穿得光鲜亮丽,涂上口红,像女王一样百毒不侵。
05
当你无所畏惧的时候,所有外力都会支持你,生活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愿在余生,你可以过得自由点,不被任何束缚,快乐一点,不再悲伤烦恼。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都不再尖锐,不再在乎,不再刻意,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别为了任何事而委屈自己,屈曲求全是个伪名词,有时候隐忍并不能换来好的结果。
也只有走出去,遇见更多的人与事,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有勇气对人与事说“不”。